喝水灑出、開鎖難 醫:「原發性顫抖症」這種族群最常見

▲男子雙手顫抖,導致生活出現許多問題,經手術後找回自信。(圖/雙和醫院提供)
▲男子雙手顫抖,導致生活出現許多問題,經手術後找回自信。(圖/雙和醫院提供)

記者汪瑋琪/台北報導

一名42歲溫先生,手部無法控制地抖動,對他的日常生活、工作與社交生活帶來極大困擾。經神經學的評估與檢查,診斷為「原發性顫抖症」,在醫療團隊的建議下治療,手終於不再顫抖。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溫先生則自述,過去從事電玩維修技師,35歲時突如其來病發,讓他的人生從彩色變黑白。初期採藥物治療,顫抖情況控制良好,但經過2年後,藥物控制不佳,顫抖程度日益嚴重,該病讓他無法與家人、朋友正常吃飯,也找不到工作,影響自身的社交活動,進而影響心理層面,令他對人生感到灰心,也曾絕望過,所幸採取新式治療後手抖症狀已逐漸改善,讓他重拾人生的希望。

收治溫先生的雙和醫院神經內科醫師洪千岱表示,原發性顫抖因為神經退化的因素,造成身體不同部位持續性的顫抖,沒有具體的潛在原因,在老年人中最常見,但也可能發生在任何年齡。超過一半以上的原發性顫抖病人有家族遺傳病史。

洪千岱說,目前預估國內約有40萬人有這樣的困擾,其中有10萬人的症狀嚴重影響日常生活。他們的生活,會因為顫抖,造成大大小小的不便,除了寫字無法準確握筆,拿杯子卻把水灑出來之外,在操作一些比較精密的事務上,例如拿鑰匙開鎖,對他們來說也是很大的挑戰。

傳統上治療原發性顫抖症先採藥物治療,若症狀無法控制,則須進一步手術治療。雙和醫院神經外科羅偉倫醫師表示,傳統外科手術需要在病人頭上進行開顱手術,雖手術治療成效顯著,但許多病友忌憚手術本身需要開腦,而裹足不前。

洪千岱說,相較於傳統外科侵入式手術,新式治療方法為非侵入性無創治療,過程中無須麻醉,無須打開頭骨,效果通常也不錯,將是未來取代開顱手術的主流治療。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AI倪珍報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