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院門面都靠他的妙筆 謝森山見證電影興衰史

▲「卑躬屈膝、看見驕傲」無異就是謝森山一甲子的寫照。(圖/蔡孟峰攝)
▲「卑躬屈膝、看見驕傲」無異就是謝森山一甲子的寫照。(圖/蔡孟峰攝)

旅遊中心 / 綜合報導

已經高齡73歲的謝森山感嘆的說「中源大戲院位在中原商圈夜市這麼繁華的地方,都已經經營不下去了,到了年底,他大概也要退休了」。如果真到了那個時候,手繪電影看板這門手藝,也就即將走入歷史。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3.整個牆面都是謝森山的傑作。
▲整個牆面都是謝森山的傑作。(圖/蔡孟峰攝)

謝森山何許人?在台灣電影最盛期之前,大家買票進電影院,有時可能就是看見電影院前那面大看板上畫得栩栩如生,很少有人會相信那竟然是人工手繪再懸掛上去拼貼而成,這樣的「大師」及畫作,就是出自於謝森山的畫筆。有人還以為他是那家藝術系的高材生,他謙虛的說,剛到廣告社當學徒時,只是因為家裡窮困,他又是長男,隨父親從台中搬到桃園中壢落腳,必須趕緊幫忙家計,才開始接觸手繪廣告看板這一行。

7.這一桶畫筆都是謝森山一輩子的寶貝。
▲這一桶畫筆都是謝森山一輩子的寶貝。(圖/蔡孟峰攝)

為家計苦當學徒 從中壢騎單車到西門町

怎麼會想學這門手藝?謝森山說當時60年代他才20歲,電影正是很受歡迎的年代,每家電影院門口掛的電影看板全部都是手繪,那種宏偉又美麗的感覺,他心想如果是他畫的,一定會更氣派,他就向父親提出想去學,當時才國中的他,父親只希望他能有一技之長,一頭栽進廣告社當學徒,沒學成之前沒薪水,飯有一餐沒一餐,捱了1年,師傅偷塞零用錢給他,等於已經認同他將可以出師了。

4.這幾年謝森山才開始受到文創藝術單位的重視。
▲這幾年謝森山才開始受到文創藝術單位的重視。(圖/蔡孟峰攝)

學這門功夫吃過甚麼苦?17歲那年,他為了多學點作畫技巧,晚上趁大家休息,他從中壢騎著腳踏車到台北西門町的電影街,挨家看每幅看板畫,看完再騎回中壢都天亮了,比別人更花時間和心思,其實只是為了能早點賺錢幫家裡,這一來師父讓他當副手,當時中壢戲院不少,有老闆也看上他的畫風,高薪請他來畫,讓他退伍後開店就有源源不絕的收入。

5.「家在呼喚」謝森山在中壢落腳已經一甲子之長了。
▲「家在呼喚」謝森山在中壢落腳已經一甲子之長了。(圖/蔡孟峰攝)

七天七夜沒闔眼 六呎四方拼貼畫出傳神

這行業紅了多久?謝森山說,他為了配合電影滿檔要趕緊畫出看板,最高紀錄曾經七天七夜沒睡過,6、70年代電影劇照都只是黑白照片,他以模仿的手法加上自己的想像,在戲院之間漸漸畫出名氣和風格,電影院人少了以後,只有中壢的中源大戲院老闆還一直堅持人工手繪,曾經有中原大學生畢業後要結婚,不用婚紗照當門面,特地請他手繪結婚照,放在餐廳門口還相當受矚目。

2.謝森山(右3)與李行導演(左3)曾經一起出席影展。
▲謝森山(右3)與李行導演(左3)曾經一起出席影展。(圖/蔡孟峰攝)

怎麼轉型呢?謝森山說已經沒有年輕人肯來學了,真的太辛苦了,這幾年因為這一行沒落,反而他這門手藝變得往教學和傳承的方向,但是整面電影看板靠的是上千片「六呎四方」的方塊板局部畫完以後吊掛拼湊起來,後來雖然改成帆布可以一氣呵成也比較好收藏,但要畫出自然立體、就像現在的3D技術,還要把人的神韻畫出來,恐怕已經沒人可以接續下去了。

6.中壢中源大戲院的看板全是出自謝森山的妙筆。
▲中壢中源大戲院的看板全是出自謝森山的妙筆。(圖/蔡孟峰攝)

有甚麼打算嗎?謝森山表示,中源戲院可能看能不能撐到年底,他也應該退休了,這幾年包括中華文化總會在內,開始把他列為文創藝術的「國寶級」,各方紛紛來記錄他的過往,也有商業上的油漆等行業找上他,用他「一甲子」的功夫當成宣傳,但他自己更希望傳承下去,打算把手繪規模從看板變小一點的畫紙,在中壢繼續收學生,至少在台灣文化這條路上,留下美名。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AI倪珍報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