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場私校補助拿最多? 教育部回擊:錯誤理解!

▲高教司司長朱俊彰出示總統蔡英文的博士學位論文與升等相關著作。(圖/記者黃仁杰攝,2019.7.19)
▲高教司司長朱俊彰出示總統蔡英文的博士學位論文與升等相關著作。(圖/記者黃仁杰攝,2019.7.19)

記者黃仁杰/台北報導

教改團體教育改革聯合陣線今(5)召開記者會抨擊,台灣高等教育資源嚴重分配不足,甚至指出,部分辦學不彰的私校拿的經費補助甚至更多,教育部高教司司長朱俊彰回應,近5年高教經費都持續成長,已經來到1005億元,另外,辦學狀況不佳的學校只能拿到教育部的補助款沒有獎助金,但是因為普遍招生狀況不佳,學生人數偏少,按人頭來看,才會有私校拿的補助很多的錯誤理解。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朱俊彰表示,103年的高教經費是879億元,108年則是1005億元,增加126億元, 整個高教經費挹注和提升是教育部的努力目標。

至於公私立學校所獲補助不同,朱俊彰表示,公立學校是國家興學,私立學校則是私人辦學,政府當然會編列經費給公校,私校則要由私人興學支應,2者性質不同,無法帶接拿來比較,對公立學校是「補助」,對私立學校是「資助」,但純粹給私校的經費,103年有225億元,108年增為263億元、增加了38億元,這還是純粹給私校,不包括提高學校競爭力的高教深耕經費,因此就整體高教經費來看,公校大於私校,均同步增加,技職和高教則差不多,高教資源分配和工會的理解完全不同。

對於聯合陣線質疑有些私校辦學不佳,每個學生所獲經費卻比較多。朱俊彰澄清,不能拿學生人數當成基準比較,因為教育部給私校的經費分為補助款和獎助款,依學生人數給予的是補助款、占比3成到3成5,大部分是辦學績效獎助款、占比6成5到7成,如果用學生人數所獲每生經費去檢驗就有盲點,甚至那些被教育部列為專案輔導的學校,是完全拿不到獎勵款,只有學生補助款。

朱俊彰也說明,私校註冊率未達5成,也拿不到教育部的獎勵經費,被列為專案輔導學校的學生人數都很少,假設教育部給某私校50萬,但只有10個學生,每個學生就拿到5萬,退場學校「生師比」反而最好,因為學生人數很少,但老師都還在,因此,以這種方式來看高教分配原則,完全是錯誤的理解。

朱俊彰表示,台灣整體高教經費占我國GDP1.4%,跟日本和法國相近,美國則占2.6%,但我國有8成4粗在學率,法國和日本才6成多,亦即一樣的錢,我國要分給較多學生,因為台灣高教普及化,高教容量問題是教育部要面對的,教育部努力提高高教預算,也積極輔導學校退場。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AI倪珍報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