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送平台夯/塑膠垃圾「野蠻成長」 政府該怎麼限塑?

▲外送平台、外送業者、外送小哥。(示意圖/取自pixabay)
▲外送平台、外送業者、外送小哥。(示意圖/取自pixabay)

記者賴志昶/專題報導

隨著外送平台逐漸普及,民眾逐漸改變消費習慣。據台北市中崙市場一家麵攤估計,在他們與外送平台合作之前,內用與外帶的比例約是2:1,如今與外送平台短短合作1年左右時間,此比例轉變為1:4,這一來一往之間就相差8倍。隨著新型態消費模式的崛起之後,以往會去內用的人逐漸改為只叫外送,這背後就產生了大量塑膠垃圾,衍生出環保問題。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於中崙市場經營一家麵攤的班姓老闆說,在外送客人成長之後,他大多使用紙袋來讓外送司機帶走餐點,一來是比較環保,一來是大小剛好不會翻覆,非不得已時才會使用塑膠袋。不過,他也坦言,1個紙袋的成本約2元,而1個塑膠袋的成本是0.2元,這其中的價差就相差10倍;如果真的要全面「限塑」的話,這背後的成本相當龐大。

對於外送塑膠垃圾的「野蠻成長」,難道就無法可管嗎?事實上,對於塑膠問題,政府最主要的手段是「從源頭下手」,也就是限制從店家所供應的塑膠袋與免洗餐具。

▲環保署廢管處副處長劉瑞祥指出,限塑政策推動得要循序漸進。(圖/記者賴志昶攝) ▲環保署廢管處副處長劉瑞祥指出,限塑政策推動得要循序漸進。(圖/記者賴志昶攝)

行政院環保署廢管處副處長劉瑞祥指出,塑膠袋方面,若是供餐業者屬於飲料店、速食店、麵包店、便利商店、百貨公司、量販店、超市、公部門以及學校等,就須遵守環保署去年正式實施的限制塑膠袋公告,得額外收費才能提供塑膠袋,以此達到以價制量的效果。

在免洗餐具方面,8月甫公告的修正「免洗餐具限制使用對象及實施方式」,就規定學校、公部門、超市、便利超商、有店面餐飲業、速食店、百貨公司、量販店業等場所,內用不得各類免洗餐具;同時,環保署也授權各地方政府,因地制宜執行限制措施。

政府所規定的塑膠袋限制對象,雖然已囊括幾乎所有民眾生活所會接觸到的業者,但一般常見的小吃店、路邊攤等餐飲業卻不再此限。另一方面,自今年8月起免洗餐具限用禁令已擴大到百貨與量販店,但對於外帶部分仍無嚴格限制。

劉瑞祥坦言,政策推動得要循序漸進,且仍須考量到業者與地方政府的執行難處;以飲食業為例,大部分業者現行的外帶餐具雖是可回收的紙盒、紙碗,但仍是需要塑膠杯蓋來封住碗口,若強制推動也可能造成民眾與業界困擾。

他強調,國內的環保政策絕對是朝著全面限制塑膠袋、免洗餐具來走,但會持續積極與業者、地方政府溝通;目前不會預設時間表,會持續考量民眾的消費習慣、接受度以及是否有合適的替代方案,並以滾動式檢討方式,持續改進限塑措施。

另一方面,作為台灣外送塑膠的產生源頭之一,平台業者針對環保議題有何措施?Uber Eats向記者表示,他們會先從平台介面下手,目前已在app中增設是否提供餐具、塑膠袋等選項,讓消費者在點餐時自行選擇剔除提供餐具或是塑膠袋,一起響應節能減碳的做法。

▲美食外送平台 Uber Eats 。(示意圖/翻攝自 Getty) ▲美食外送平台 Uber Eats 。(示意圖/翻攝自 Getty)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AI倪珍報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