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共通掃碼 台灣Pay稱無需打掉重練 下步跨機構平台

▲「台灣Pay」推動績效不彰遭質疑,財金公司董事長林國良(右)親上火線說明,左為總經理黃昱程。(圖/記者顏真真攝)
▲「台灣Pay」推動績效不彰遭質疑,財金公司董事長林國良(右)親上火線說明,左為總經理黃昱程。(圖/記者顏真真攝)

記者顏真真/台北報導

被認為是國家級行動支付「台灣Pay」遭立委質疑績效不彰。財金公司董事長林國良今(17)日親上火線說明,「台灣Pay」是平台不是品牌,主要運用跨行資訊平台制定「台灣Pay」QR Code共通支付標準,透過互聯互通平台,打造國家數位金流的高速公路,廣納各支付業者參與,而且今年前9月交易金額、筆數亦較去年同期成長3、4倍,無所謂的「打掉重練」,接下來將推動共通標準跨機構平台,已與9家電支電票業者簽MOU。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其實,在國際行動支付進入台灣時,被視為台灣國家級行動支付品牌應是「台灣行動支付」,由國內3大結算機構財金公司、聯合信用卡處理中心、台灣票據交換業務發展基金會,整合國內32家金融機構及悠遊卡公司等,在2014年所成立,最早開通的服務是「信用卡」感應交易,使用具有NFC功能的Android手機,下載「台灣行動支付APP」就能綁定台銀、土銀等19家銀行信用卡及中華郵政Visa金融卡。

「台灣行動支付」繼綁定信用卡之後,再開發綁定金融卡交易功能,目前支援台銀、土銀、合庫、一銀等11家銀行及中華郵政等金融卡,使用通路有4大超商、屈臣氏、台北101、建國花市等專屬特店,同時也可透過掃碼方式在親友間互相轉帳免手續費,更能繳交水電費、瓦斯費、健保費等生活帳單。而目前也有20家銀行開發「行動網銀」APP,也與「台灣行動支付」串接。

不過,由於感應支付畢竟仍有手機使用限制,加上國內當前QR Code規格互異,無法互通,個別商家須與個別支付業者介接,不方便且成本高。因此,財金公司開始推動「台灣Pay」QR Code共通支付標準,免除各商家與個別支付業者間「多對多」介接與重複建置成本,並讓「數位落差」的一般民眾及微型商店,也能享有「行動支付」的便利;另一方面,透過「共通支付標準」統一規格及安控機制,亦能引導各銀行、基層金融機構、電支與電票等支付業者發展多元的「行動支付」應用,並提高QR Code支付效率及交易安全。

財金公司董事長林國良表示,「台灣Pay」是個平台不是品牌,以「開放、互通」為推展原則,廣納各支付業者參與,各支付業者無論是發展「自有錢包」或加入「共用錢包」,皆可使用「共通支付標準」與服務網絡,綁定金融卡或信用卡,提供用戶以「台灣Pay」進行提款、轉帳、繳費、繳稅及消費購物等多元支付服務,而且這些行動支付服務皆是現行金融機構既有業務,無須另申請「電子支付機構」執照,目前包括24家金融機構自有錢包及委外的共用錢包皆可支援「台灣Pay」服務。

林國良說,綜觀台灣電子消費支付市場的發展,長期以信用卡為主要支付工具,忽略未持有信用卡、或不使用信用卡的消費族群,因此,基於填補現行支付市場的服務缺口,衡平支付工具發展,「台灣 Pay」率先以「金融卡」出發,並於去年整合QR Code信用卡EMV規格,接軌國際。

林國良表示,自去年11月起,提供使用者以「信用卡」掃碼消費,亦邀請「電子支付」及「電子票證」等多元支付工具加入「共通支付標準」,將「行動支付」的使用及受理涵蓋面,擴及至全民與全通路,達成「跨平台、跨銀行、跨產業」的共通支付願景。

而目前「台灣Pay」參加機構計30家,除8家公股銀行外,另有上海、台北富邦、國泰世華、中華郵政、永豐、玉山、台新、中國信託、以及淡水一信、農金資中心、南農中心等22家民營及基層金融加入,預計至今年底,將再增加6家參加機構,總計36家公、民營銀行及基層金融機構加入「台灣Pay」行列。

林國良更提到,截至今年9月底,「台灣Pay」商家數逾9萬家,整合生活帳單與稅單逾5700種,可使用卡數達949萬張卡,交易金額逾520億元,1至9月的交易金額年成長達3倍之多,交易筆數更成長4倍,因此也無打掉重練的議題,將因應科技、市場發展及民眾需求持續調整精進。

林國良也透露,接下來將推動電子機構跨機構平台互通,財金公司已與9家電支電票業者簽MOU,包括悠遊卡、一卡通、icash、HappyCash、橘子支、街口.歐付寶、國際連、簡單支付,目前就等法規通過立法。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鞋槓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