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的108課綱改革 亞洲首例補助教師推動創新教育

▲教育部推動教學實踐研究計畫,今(7)日舉行首屆成果發表記者會。(圖/記者黃仁杰攝,2020.01.07)
▲教育部推動教學實踐研究計畫,今(7)日舉行首屆成果發表記者會。(圖/記者黃仁杰攝,2020.01.07)

記者黃仁杰/台北報導

教育部推動教學實踐研究計畫,希望大學教師以研究為基礎,提升高等教育,同時未來也將把教師的教學內容作為多元升等的評等標的之一,今(7)日舉行首屆成果發表記者會,邀請100多件亮點計畫中的23件計畫參與展出,計畫主持人黃俊儒表示,熱血教師不會只出現在高中,教學實踐研究計畫就像是大學端的108課綱改革,大學的教室正在改變中。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本次亮點成果展共邀請到23件計畫參與展出,分別以創新教具、課程成果、學生作品及教學紀錄4大主題進行展區規劃。黃俊儒說,社會變化太快,科技的演進造成學習型態的改變,大學不能再等,而是需要面對這樣的改變並做足準備,2年後,大學即將接收第一批108課綱的高中生,這群學生的屬性已經在現在教師面對的學生不同,要用同一套知識教20年,恐怕已經不敷使用,本計劃最主要的基礎建設就是鼓勵老師在教學、研究上有一定程度的結合,「老師們如何把最新的科技融入在教學中、如何把學生帶到課室外,結合真實場域進行跨領域學習,與傳統的學科知識如何進行徹底創新。」

記者會現場也邀請4位老師,分別從人文、通識、醫護與商管領域進行教學實踐研究案例分享。成大建築系教授張珩說,自己曾經想要當義工,但教授的生活相當忙碌,因此把念頭轉向,「我是不是能夠把自己在學校的工作與義工結合。」,自己的專業是社區規劃和社區營造,因此認養了台南比較偏僻、弱勢的社區,把課程和學生帶進去,讓他們去認識鄉土,偏鄉地區有很多的問題,讓學生去發現問題、親手解決,有規劃、設計、實作,認養特定的社區讓成果持續累積,去年暑假也應邀到蒙古國,為孩子建設遊戲場,將教學專業帶進社區。

勤益科大企管系教授鄧美貞則是將經濟學帶進學生的生活之中,「在15年前,我就把理論與實踐做應用,希望讓理論和設計更能夠互相應用。」,在教學設計上,則是讓學生在限定的時間把水果賣出去,就要用價格策略、網路行銷等專業,透過這個教學也讓學生了解到最大的資源就在自己身上,不能因為沒有經費而受限想像,例如藉由幫農民採收水果的勞務行為來獲得商品,希望藉由課程,讓學生理解理論應用,和資源就在自己身上的道理。

高教司司長朱俊彰說明,在大學來說,老師的責任包含教學、服務和研究,過去老師在研究方面有很好的機制支持,包含研究計畫經費、升等獎勵等等,但在教學提升上的機制誘因較為不足,因此希望在教學領域上,能建立如同研究計畫的支持系統,透過教學實踐的研究,讓老師有經費將自己的研究能量導入課堂的教學內容,提升學生的學習動機和成效,讓大學教師不再只偏重在研究,期待透過這樣的計畫支持老師,老師也可以拿來升等,或是申請進一步的研究計畫與教學補助等等。

首屆教學實踐研究計畫在2018年執行,已在去年辦理結束,現正持續執行辦理第2年及第3年計畫。未來推動目標為教學社群及教師支持措施、與各校之合作夥伴關係與教師支持網絡建構2大重點,台灣是亞洲第一個,首次補助個別教師全面推動教學實踐研究的國家,亦是全球少數每年推動上千件計畫將「以研究為基礎」的教學落實於大學課程的國家。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AI倪珍報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