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面半數豆菜類農藥殘留超標 最高竟含14種農藥

▲消基會今(9)日調查指出,市面上常見的豆菜類中,整體農藥殘留量不合格率達5成。(圖/消基會提供)
▲消基會今(9)日調查指出,市面上常見的豆菜類中,整體農藥殘留量不合格率達5成。(圖/消基會提供)

記者賴志昶/台北報導

豆菜類經常做為餐桌上重要的配菜,但若殘留過量農藥,將使消費者增加健康危害的風險。中華民國消費者文教基金會今(9)日調查指出,市面上常見的五種豆菜類共39件,整體農藥殘留量不合格率達5成;其中,7件甜豆全數不合格,豌豆則有近9成不合格,敏豆有3.5成不合格,豇豆則有1成,2件醜豆則均合格。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消基會指出,該會於2019年9至10月間,至雙北市、台中市、台南市及高雄市購買市售豆菜類,共計購得39件樣品,包括2件醜豆、8件豇豆、14件敏豆、9件豌豆及6件甜豆。

消基會根據食藥署「農藥殘留容許量標準」,對39件樣品進行檢驗,其中發現有20件不符合「農藥殘留容許量標準」,不合格率超過5成。

在檢驗不合格的豆菜類中,最多竟有高達14種農藥殘留。調查顯示,20件不合格樣品中,甜豆樣品殘留7至14種的農藥,超量者驗出2至6種農藥,舉例來說,編號39號甜豆,檢驗出12種農藥,其中有6種農藥殘留超量;豌豆殘留6至13種農藥,超量者驗出1至4種農藥;敏豆殘留3至7種農藥,超量者驗出1至2種農藥;1件豇豆不合格,驗出11種農藥,有1種農藥超量。

消基會比對農委會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間抽樣資料,田間及集貨市場的「豆菜類」樣品公布的不合格率平均為14.2%,與本會在傳統市場抽驗超過5成不合格的結果看來,存有相當落差。

消基會表示,田間採樣為官方例行業務,有問題或搶收者,比較不會送進官方系統檢驗;而消基會是在傳統市場採樣,是消費者購買蔬果來源,或許這就是兩個單位檢驗結果差距大的原因。

消基會建議,政府應對不合格率較高的產品,精進採樣計畫,追蹤不合格樣品來源,並進行輔導農藥的使用,改善產品品質;同時,加強不符合標準出現率高的農藥之使用管理,並定期輔導及追蹤農民使用不符合標準出現率高的農藥的狀況。

消基會指出,目前購買、使用等雖然需要進行登錄,但是否有落實,是否有達到預期成效,則須要主管單位定期檢討及追蹤稽核,務必使農藥的使用從製造、販售、使用都能獲得監控。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AI倪珍報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