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論壇》李兆立/防疫順時鐘,不能只靠陳時中

▲鄭麗君今(6)日上午在立法院接受採訪表示,經國表藝清查,共有21名團員、7位記者與後續專訪的記者,已提供給指揮中心。(示意圖/pixabay)
▲鄭麗君今(6)日上午在立法院接受採訪表示,經國表藝清查,共有21名團員、7位記者與後續專訪的記者,已提供給指揮中心。(示意圖/pixabay)

文 / 李兆立

武漢肺炎全球蔓延,截至3月6日已有93國染疫,超過10萬人確診,相信許多人都想問:「為什麼這次疫情如此嚴重!?」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前陣子日韓兩國疫情爆發時,有人說是「國家越親中,疫情越嚴重」,但這個說法的解釋力無法跨出東北亞(例如:柬埔寨更親中,但義大利卻更嚴重);也有人說「跟當地衛生條件有關」,但當疫情在歐洲和美國加速延燒時,這個說法也出現漏洞。

綜觀這些「疫情爆發國」真正的通病,其實是對疫情的輕忽,而更關鍵的,是這些輕忽的背後所透露出,政府的過度自信,而看不到自身防疫的漏洞及危機。

台灣過去一個半月以來的防疫成效可圈可點,尤其「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及總指揮陳時中,自疫情爆發的第一時間夙夜拼搏,受到國內外高度肯定。

然而,此時我們更該自我提醒,對台灣防疫深具信心的同時,仍要保持對漏洞和危機的警戒和反省能力,才能避免一時不慎掉入其他國家的通病。

近來幾個事件其實已隱約透露了這些漏洞,而此時就是修正補強的時刻。

第一,防疫要順時鐘,不能只靠陳時中。

中央防疫指揮中心雖然是由各部會共同組成,但大家都很清楚,陳部長扮演的角色最最吃重。而當對疫情發言最保守的WHO也表示了「沒證據顯示肺炎病毒會在夏天消失」,這場防疫的總體戰和持久戰就需要各部會更加上緊發條,分攤更多防疫責任。

然而最近我們卻看到,經濟部提列的紓困預算,出現空白、重複、模糊,甚至未經行政院核定就送出的問題,讓人質疑紓困能否真正花在刀口上。

我們也看到,澳洲音樂家2月28日在國家音樂廳表演後確診,導致後續表演取消,讓原本就受創的藝文界雪上加霜。但是,對於大型及室內活動的疫情疑慮,包括宗教、藝文和運動賽事等,其實早在2月中就被提出,各部會卻遲遲沒有因應。

反倒是內政部提出因應防疫而暫停「全國酒測」,無端引來「防疫成為酒駕假期」的質疑後,又說是「全國暫停,地方續辦」。我們不知道到底能節省多少警力去支援防疫,但造成無謂的混亂和爭議倒是非常清楚。

這場防疫作戰還要打上好一陣子,拜託各部會上緊發條,別幫指揮中心和陳時中部長倒忙。

第二,地方政府應該在防疫上扮演更多角色。

不久前「大甲媽祖是否如期遶境」的爭論,當大家聚焦中央指揮中心和廟方的一來一往時,其實漏了一個重要角色,就是地方政府。依據《傳染病防治法》規定,在重大疫情期間,地方政府有權要求大型集會停辦,但當時的台中市政府卻神隱了。

當然我們知道,地方政府在防疫過程中也分擔了口罩配給和空間消毒的工作,但在這個牽涉整體的持久戰中,地方政府顯然能做的更多。

例如,對於大型集會,政府於3月6日終於頒布了「公眾集會因應指引」,援引了WHO「千人以上活動」的標準,提出六大防疫評估指標。

然而,這份指引裡頭,我們卻只能找到「指揮中心」和「活動主辦單位」的任務及角色。指揮中心訂定標準和警戒程度,主辦單位自主配合,地方政府的角色卻又被跳過了。

其實,對於各地的活動動態及場地環境,地方政府的掌握度一定比中央更高。同時,指揮中心要掌握國際疫情、發布旅遊警訊、制定防疫標準、統轄部會作戰,真的已經夠忙了,此處應該更納入地方政府的角色,共同分擔監控及協調大型活動是否舉辦的工作。

當全球肺炎確診已破十萬人次,且疫情可能延燒到夏天,台灣要維持過去傑出的防疫表現,真的需要大家更多的共同努力。

自信之餘,保持自省修正;信賴陳時中之餘,各部會加強上緊發條;肯定中央指揮之餘,地方更多共同分擔。

一起讓台灣,成為更好的防疫典範。

●作者:李兆立/時代力量智庫執行長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至opinion@nownews.com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鞋槓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