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論壇》吳崑玉/防疫作戰:開闢第二戰場,長期抗戰!

▲武漢肺炎持續增溫,日前中央祭出補償辦法,民眾若需接受居家隔離、檢疫,或請假在家照顧家人,未來符合申請資格者,每天可領 1000 元。(圖/NOWnews資料畫面)
▲武漢肺炎持續增溫,日前中央祭出補償辦法,民眾若需接受居家隔離、檢疫,或請假在家照顧家人,未來符合申請資格者,每天可領 1000 元。(圖/NOWnews資料畫面)

文 / 吳崑玉

武漢肺炎疫情蔓延全球,各國忙著防疫。與此同時,人流停止,供應鍊碎裂,消費市場萎縮,金融市場起伏震盪,政治上互相甩鍋打臉,危機四起。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台灣防疫作戰至今還算成功,但在不鎖國與擋病毒兩難之間,不斷擺盪,爭議四起。真正嚴重的問題卻不是這些上自憲法,下至口罩的吵鬧不休,而是朝野都將眼光放在一城一地的戰術得失上,卻沒有看見戰略上的威脅,更沒有看見戰爭時間長短所造成的戰爭性質問題。

這隻刁鑽的病毒,已有8大類,200種以上的變異,以現有的資料推估,疫情可能持續到8月底,過3個月入冬,可能再來一波,像西班牙流感一樣,如此反覆持續3年。如果每來一次,全世界就封城鎖國一次,那全球經濟就會像打擺子一樣,忽冷忽熱,剛復甦就冬眠,直至虛脫。

另方面,瑞德西韋等藥物還在測試中,等到試驗完成,生產備便,至少也得再過三個月。美國積極研發疫苗,並開始人體實驗,但最快也得等上一年半才有希望進入量產,等到全世界有足夠數量鋪貨,恐怕要兩年以後。在沒有足夠藥物與疫苗之前,疫情控制是一種奢望。

中國雖然宣稱疫情已獲控制,3月底前武漢「清零」,積極復工,並大力向外推銷「抗疫經驗」。實際上,疫情數字不見得可靠,就算官方數字都是真的,當全世界都在感染,除非中國反向鎖國,又如何能避免境外移入感染?!如果歐美都因疫情降低消費與活動,請問誰來跟中國買東西?!在全球疫情獲得控制前,全球經濟會是一場雞生蛋、蛋生雞的惡性循環,誰也不要得意太早!

換言之,我們要面對的不是一個短暫的、區域性的危機,而是一場全球性的、長期性的、疫情擴散與經濟衰退「共振」,甚至糧食供應、藥物供應短缺、天災地變也來參一咖的複合式災變,而且可能要斷斷續續連打三年。而現在台灣與全世界所有的抗疫作為,與因應經濟衝擊的措施,都只是短期性的,沒有長期抗戰的計劃與心理準備。

這種衝擊有多大呢?根據北京幾間大學在二月初的調查,85%中小企業無法在疫情冰凍中支撐超過3個月,全世界應該也都差不多。而中小企業卻是各國養活最多勞動人口的,85%中小企業倒閉,幾乎等於9成勞動人口要失業,這是任何國家的不可承受之重。

以台灣來看,日前行政院發佈的紓困方案,多半仍集中於補貼、貸款,另外,「觀光升級與轉型前瞻計畫」要花約300億元,建設國際魅力景區等硬體設施,舉辦向山致敬、向海致敬、主題旅遊等相關活動。問題是,如果疫情起伏不定,全世界的人們連飛機都不敢坐,人流成長緩慢,這種投資何時能回收?!

個人看法是,全球經濟體質,會有相當一部份,在疫情過去後再也回不去了。全球化下的最佳利益供應鍊,可能會轉向「異地備元」,在各大洲分別設廠,以分散風險。無人工廠或AI生產會大幅躍進,以降低人力需求,減少群聚感染機率。在家上班、視訊會議、網路教學、電商購物、外送食物等數位經濟或「宅經濟」將通過疫情考驗,大幅修正發展。而因人們大量時間隔離或關在家中,各種用來「殺時間」的遊戲、電玩、影劇作品、溝通工具,將會更有市場。第三方支付、線上金融、手機與晶片卡類的電子支付工具,可以取代鈔票與銅板減少接觸。凡能減低人員聚集流動,減少接觸傳染,而能達成同樣效益,或取代原本功能的產品與工具,都可能因疫情肆虐而出現商機。

因此,誠心建議政府,不要完全聚焦於短期疫情因應,也不該假設度過疫情便能回到從前,而應大膽設想各種經濟轉型方案,包括數位消費與數位生產,異地備元與自動化生產商機,口罩、塑膠瓶等民生物資均列為戰略物資自行生產…,藉此機會大幅調整台灣經濟體質,搶救中小企業與勞工,同時保障自身供應,追上世界前列。

與此同步的,相關法規與制度也應一併調整。像備受爭議的「一例一休」,可否因應數位經濟需要,調整出在家上班的工時工資計算方式?!更多元的教學方式,也代表著更多不同學習形式的可能?!可攜式的勞保、健保、公保、農保應可通氣連結,以應付更不穩定的工作轉換。外送員等新興行業的員工保障、行業規範,亦須納入考量,因為那是必然的趨勢。

防疫作戰順時中,但執政當局現在應該針對經濟衝擊與轉型,準備長期抗戰,開闢第二戰場。或召開國是會議,邀集朝野黨派共商時局,一起為台灣努力。「人人有事做」,總比在那裡每天拍桌互罵,上網絆嘴,要好得多吧?!

●作者:吳崑玉/專欄作家、前親民黨文宣部副主任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opinion@nownews.com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鞋槓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