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論壇》唐湘龍/韓國瑜與譚德塞的私密關係

▲世界衛生組織(WHO)秘書長譚德塞。(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世界衛生組織(WHO)秘書長譚德塞。(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文 / 唐湘龍

比我的預期更快,美國確診病例已經突破十萬。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不是預言。是預期。預言是主觀期待,預期是客觀分析。只要保持客觀,就知道美國的疫情不樂觀。非常不樂觀。

這個數字,不只是全球第一。而且,遙遙領先世界各國。這再度清楚說明一件大家常常混為一談的觀念:其實,醫療水準、公衛水準是兩回事兒。美國的尖端醫療水準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公衛水準牽涉到流行病學調查、統計、追蹤、應對措施,這絕大部份就跟醫療專業不直接相關,而是施政態度和能力的問題。

這點,歐美國家這次都倍受折磨。

曾經,這個世界都相信:地球上如果有天堂,天堂一定在歐洲。或是,美國。1870年之後,美國就已經是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美國遍地黃金。美國什麼都有。美國!美國!美國!每天不談美國,這個世界根本沒有什麼大事了。

不是10萬。已經14萬了。全世界已經超過70萬了。雖然大家都很驚恐,雖然大家都受苦,但是,國家領導人跟能力、遠見,對一個國家受苦的程度,原來有很大的影響。譬如說:義大利和德國就是這麼不同。義大利的死亡率,超過10%。西班牙,6%。法國,4%。德國,0.6%。

美國的疫情,落後歐洲一個星期。現在的死亡率,接近2%。下個星期呢?人命關天,國家領導人的品質,要從這個角度去檢驗。「德國奇蹟」最近經常被討論。早在武漢封城以前,當世界衛生組織通報全球可能有新的肺炎疫情,德國就開始大量採購呼吸器。

如果,中國大陸自我封鎖,為這個世界爭取了一個半月的準備時間,看起來,只有德國沒有浪費時間。


別光看股市。股市是沒有感情的。對死亡,股市不立碑。只有嘲弄。

未來這兩週,對台灣防疫非常重要。因為台灣錯估了歐洲、錯估了美國,防火牆關的太晚,境外移入的風險非常高。現在,除了看著境外移入的病例數不斷出來,剩下的,只能禱告。

面對防疫這件事,老百姓的腦袋裡,和政客的腦袋裡,關心的角度,可能很不一樣。老百姓, 怕死,每天排隊買口罩、搶衛生紙。但是,政客補血。政客們,號召網軍,在台灣內部、外部,都在搞罷免。對內,要罷免韓國瑜,無聊。對外,要罷免譚德塞,更無聊。

但是,「無聊」在政治上很重要。沒事,搞搞氣氛,有事,轉移焦點。

選舉大贏,結果,繼續搞罷免。韓國瑜,總是選民「明媒正娶」的高雄市長。罷免,雖然是人民的公共權利,但是,現在的制度,本來就是罷免容易當選難,結果,罷免,成為最廉價的政治報復工具。縱容不負責任的罷免發動,用非常低水準的連署,打造民意的幻覺。

絕大部分的罷免,說穿了,都是「理性無法馴服的政治激情」。制度化、合法化的民粹。因為,這是「憲法保障的公民權」,各種浪費生命的政治激情、民粹,好像高尚起來了。

如果,罷免韓國瑜不夠經典,罷免世界衛生組織秘書長譚德塞就更可以說明這種出口轉內銷,丟臉丟到全世界的「自嗨」。明明就是「本土劇出外景」,一個「假國際議題」,每隔一陣子就玩一次。搞得好像四面「台」歌,好像舉世矚目、國際認同、台灣大勝,最後,證明都只是自取其辱的笑話。

譚德塞看起來一肚子委屈,他說:都是台灣的網軍搞的鬼。

台灣的網軍?爆紅。但到底是怎麼樣的網軍?跟台灣的官方是什麼關係?

譚德塞是第一個非洲裔WHO秘書長。他拿到了三分之二的選票。但是,全台灣都在黑他。原因只有一個:身為全球衛生體系的大家長,譚德塞竟然沒有全力的黑大陸。反而,一路地稱讚大陸、稱讚中國在防疫工作上的努力和成就。開玩笑!這種聲音,如此的政治不正確,在台灣,根本是天條,死罪。他幸好不是身在台灣,不然,黑色的皮膚,都會被扒掉好幾層。

竟然敢不昧著良心黑中國!譚德塞當然是「親共」、「舔中」,根本就是北京的寵物,中國的傀儡。根本沒有資格擔任秘書長。不管講什麼話,都讓人覺得,都讓台灣人覺得噁心、想吐。更何況,那是一個台灣很想加入,但沒有辦法加入的國際組織。

就算稍微有國際常識的人都知道,WHO頂多就是一個國際公共衛生資訊的交流、傳播平台,沒有什麼實權。WHO秘書長也不是什麼有實權的職位。這是一個專業機構,除了聯合國會員國的衛生官員之外,WHO的意見,基本上,都是內部專家會議的意見。這些專家,基本上,西方國家為主,專業取向,跟政治人物在疫情議題上累積政治資本的操作習慣,非常不同。

譚德塞表現好不好?到底要聽美國防疫教父福吉的,還是聽台灣名嘴的?

譚德塞最近也一樣在大力肯定美國的防疫作為。請問他錯了嗎?其實他錯了。川普政府在防疫上面,做得爛透了。但是,沒有人要發動罷免?

罷免韓國瑜,罷免譚德塞,好像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兩件事,其實,這是同一件事。是同一顆腦袋。「反中反到失心瘋」的腦袋。

這一顆腦袋裡,裝著台灣所有的問題,但是沒有答案。

●作者:唐湘龍/資深新聞工作者、政論節目資深評論員、電台節目主持人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至opinion@nownews.com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鞋槓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