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論壇》柯志遠/《清平樂》十年一遇的極品歷史文學劇

▲《清平樂》是以北宋為背景的歷史文學劇,由王凱飾演宋仁宗趙禎。(圖/WeTV提供)
▲《清平樂》是以北宋為背景的歷史文學劇,由王凱飾演宋仁宗趙禎。(圖/WeTV提供)

文 / 柯志遠

千錘百鍊,更上層樓,這麼多年下來,華語「古裝劇」(把年代感厚重的「民初劇」也算在裡頭)究竟在「外在格局,內在神韻」乃至「以戲寓情,刻劃主題」種種層面能夠經營到怎樣的深度與高度?恰巧同檔熱播的兩齣大戲《鬢邊不是海棠紅》(黃曉明、于正、佘詩曼主演)、《清平樂》(王凱、江疏影主演,原名《孤城閉》),眼見為實地貢獻出兩個具備「分水嶺」地位的成功典範,由創作的企圖到最終完成的藝術成就,擲地有聲,一新耳目,皆堪稱偉大。前者講「戲」,深入淺出卻鉅細靡遺,將京劇梨園形塑出一個有血有肉逼近眼前的雋永世界,講舞台壯闊,粉墨風骨,講瘋魔入魂,戲比天大,講至情至性,高潔信義,講紅塵知音,生死與共,講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無一不做到齊整通透,蕩氣迴腸,後者講「史」,下筆凝練卻人味盎然,劇情以宋朝在位最長的皇帝宋仁宗趙禎一生波瀾跌宕的生平為軸,以他和曹皇后等幾位女子的情感書寫為輔,不論情節鋪陳的筆觸、事件結構的設計、角色設定的性格底蘊…都拉出了跟過往觀眾習慣接受的「宮闈劇」迥然不同的氣度與內涵,不是《甄嬛傳》、《如懿傳》,不是《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那年花開月正圓》,情韻雅緻,細至毫巔,文學肌理,流光溢彩,不為媚俗吸睛,不為高潮迭起,佳妙之處盡在幽微細節,明確跳脫了「宮鬥劇」的套路框架,反倒開拓出另一番讓人欲罷不能的觀劇視野,兩齣戲都足以在華劇影視歷史上鐫刻下獨特輝煌的評價位置,千萬不容錯過。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清平樂》的藝術品味大幅凌駕在常見的通俗「宮鬥劇」之上是顯而易見的,趙禎出生就被易母抱養,這段秘辛流傳就是民間傳奇《貍貓換太子》的原型,之後13歲即帝位,劉太后攝政11年,舉凡這些「身世之謎」、「外戚弄權」、「權勢爭奪」…的戲劇元素,向來是宮鬥劇之所以能夠「暗潮洶湧,驚心動魄」的不敗鐵哏,但《清平樂》裡的結構處理、比重拿捏卻涇渭分明地全都捨棄了,這從第一集的第一段高潮戲便可見其端倪:少年趙禎曉得了自己真正的身世,破曉策馬出宮,十萬火急地趕去見奉旨守陵的生母李蘭蕙(後被封為宸妃),卻被丞相晏殊堪堪趕來攔下,以牽扯其中的利害關係、祖宗規制勸之喻之壓之,都到永定陵門口了,一國之君萬盛之尊,咫尺,天涯,終究就是無法見到,整段戲一氣呵成,劇力萬鈞,揪心催淚,卻不灑一滴狗血,角色處境的千難萬難凝聚成少年天子口中的那句「朕…真不能進去討口茶喝嗎?」行家一出手,見質感,見戲味,見格調,宮闈權謀跟皇家倫理結合得合情入理,走戲乍看節奏不快,人物內在層次的關係梳理卻頗堪玩味,精彩絕倫。

《後宮甄嬛傳》2011年橫空出世,開闢了「宮鬥劇」屏幕上「風聲鶴唳,刀刀見骨」,既香豔(因為廝殺的是豔冠天下的後宮絕色)又血腥的特殊「類型戲」劇種,而說到這種「基本款」的宮鬥橋段,《清平樂》直演到20集開外才在由舞娘躍上枝頭的「張妼晗」(後來的「張貴妃」)相關的戲份篇幅裡有所著墨,更在人物心理脈絡上有更紮實細膩的描繪,不是廉價地「為戲而戲,為鬥而鬥」。

說到整齣戲的「戲肉」,其實更多聚焦在趙禎如何當「宋仁宗」的這個大命題上。宋仁宗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廟號為「仁宗」的皇帝,而這個「仁」字背後宏正、悲憫、大義、律己的意涵,在《清平樂》劇中一以貫之,從戲到人,是戲的精神氛圍,更是主人翁起心動念的初衷本質,在優秀的劇本圓融駕馭下,非但不顯得艱澀、深奧,還總能絲絲入扣地讓觀眾感同身受。看慣了宮闈中「爭位奪權」的腥風血雨,難得看到一齣戲那樣言之有物地在談一個皇帝如何在面臨「做好皇帝」這個挑戰時的驚濤駭浪險象環生,戲中范仲淹、晏殊、韓琦、富弼…等名相名臣個個出彩,不但佔戲篇幅甚多,和宋仁宗在仁民愛物的大範疇中思辯、磨合所衍生的火花迸射,其好看程度絲毫不弱於娘娘們的「心狠手辣,勾心鬥角」。

▲《清平樂》是以北宋為背景的歷史文學劇。(圖/WeTV提供) ▲《清平樂》是以北宋為背景的歷史文學劇。(圖/WeTV提供)

戲味來自人味,《清平樂》其中一段,韓琦一份奏諫一口氣彈劾四個宰相,宋仁宗為了不讓幾個老臣在殿上失了顏面,連早朝都免了,或請辭,或罷黜,四個人的處理以暗場進行,事後,再遣親信張茂則來傳口諭,一番安撫言辭既強調這個處置是就事論事,又表達了對老宰相過往鞠躬盡瘁的感謝之忱,一段話面面俱到,合情入理;你說這樣的段落,真要從情節的「高潮迭起」來打分數,可能根本連「劇情發展」的功能都談不上,但要說真正做到了尋常戲劇做不到的雋永、深邃,也正在此。都說好戲不矯情,要緊扣真實的人情世故,《清平樂》卻一再示範給你明白:其實,有溫度有細節的「人情世故」,本身就是戲。

再舉一段戲為例:仁宗生母李宸妃薨,至死母子無能相認,劉太后囑棺木鑿垣而出(嬪妃發殯不從宮門進出,在牆上挖個洞,運出去),呂丞相慌忙晉見勸阻,一則懾嚇以利害:太后總有不在的一天,如此草草葬了皇帝生母,現在無可奈何,若干年後,卻難道不怕皇帝啣恨滅她劉氏滿門?再則動之以情:劉太后養育之恩二十餘載,跟李宸妃相見不過一兩面,仁宗心中對宸妃的母子之情,一大半來自於一「愧」,千萬不要讓「愧」成了「恨」。這才讓劉太后回心轉意,厚葬宸妃,追封三代。第六集這一大段戲,明面上講的是禮儀規制,內在無一不挖深著人情世故,看似低調從容,其實兇險無比,這樣精雕細琢的一段戲,若能細細咀嚼必能領略它不同於其他宮鬥戲的層次繁複。接下來一大段,劉太后病重,堅持生前以「天子服」祭太廟引起群情譁然,爭執的是禮制,爬梳的卻是人情,眾臣引經據典,還不如酒肆店家閒談時一句「就順老太太的意,一件衣服,當什麼緊?」來得醍醐灌頂,情重於戲,還發人深省,著實相當罕見。

▲《清平樂》是以北宋為背景的歷史文學劇。(圖/WeTV提供)

《清平樂》對角色的內在雕琢總能成功地直擊人心,還表現在宋仁宗和皇后曹丹姝之間微妙至極的關係上,有許多段對手戲從劇本的鞭辟入裡到王凱、江疏影兩位演員登峰造極的演繹,都極具震撼效果。劇中,宋仁宗因子嗣單薄群臣施以壓力主諫納宗室子為皇子,仁宗百般不願但又沒理由抗拒,曹皇后備了宵夜來撫慰,原是妻子對丈夫的知冷知熱,卻被仁宗一頓搶白…。這是一段耐看至極的精緻好戲,他宋仁宗趙禎原是慈善質樸之人,卻怎知人世間竟還有曹丹姝這樣比他更純摯、無邪的心性?一個小酌的邀約,在尋常百姓家原是夫妻間的怡情,在他精明敏銳的思維邏輯裡卻換來那麼複雜的分析、猜忌,她問他「我是你的誰?」是想讓他曉得對誰都應該戒慎防範,唯獨在她面前不需要,落到他耳中,解讀的卻是她對名份的追究,一句「皇后尊榮」,對他是仁至義盡,該顧全的都為她顧全了,對她卻是錐心又無力的痛,她只想當他的「妻子」,他卻永遠把她供奉成「皇后」,以敬以畏,遙不可及,明明這樣心心相印天造地設的兩個人,卻因為居處在那麼特殊的位置,訊息的接收與傳達永遠存在著反向的隔閡,兜兜轉轉,近在咫尺,闊如天涯,多麼引人浩嘆。

《清平樂》是一齣大有學問的戲,不是稗官野史,不是穿鑿附會,不是作妖掰扯,它甚至不是一齣「歷史劇」,而是以戲劇還原歷史(最不可多得之處,竟似乎在以一齣戲之力,平反無數觀眾對大宋一朝積弱懷柔的既定印象,大刀闊斧,筆力雄渾),考據的不只是服、化、道,更全面地深入到規制、禮教、思維,已經凌越了我們慣常談的「走戲」、「走心」,在形貌外在建構了大宋風華,卻挖深了古今同理的人情世故,這是一個解構「宮闈類型劇」再重樹新典範的非凡精緻劇。大段大段的文言文台詞,舉手投足寫實擬真的年代氣息,盤根錯節的角色關係,細至毫巔的人心燭照,繁複龐大、視角深邃的世界觀,第22集裡宋仁宗因為張妼晗戴了一頂過於華美的珍珠象牙花冠,賞了梁懷吉,罰俸了楊副都知,還將獻冠的管事逐出宮去…,一個動作,牽扯三個人,這段戲,跟情節鋪陳沒有太大關係,卻刻劃了幾個角色的特質細節,《清平樂》的藝術成就之高,這戲的好看耐看值得推崇,便正在這些「細節」裡,而一齣戲能夠從容、寬裕地呈現這些細節,他的底蘊、品味、後勁必是不凡的,必不存在「曲高和寡」這樣的問題,鄭重推薦給你。

▲《清平樂》是以北宋為背景的歷史文學劇。(圖/WeTV提供)

●作者:柯志遠/作家、資深媒體人、知名娛樂評論家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至opinion@nownews.com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AI倪珍報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