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歐洲央行:已無簽署必要
現行的第 4 份協議由歐洲央行、比利時央行、德國央行、瑞典央行等 21 個央行共同簽署,原本會在今年 9 月 26 日到期,不過各央行已提前表示不再續簽,原因是沒有必要,如今時代潮流已經不同。歐洲央行在聲明中表示,各簽署國確認,黃金仍是全球貨幣儲備的重要組成,而且目前沒有任何國家準備出售大量黃金。
當前黃金市場已經與 20 年前完全不同,在那之間歐洲各國央行常在不公開情況下,零星賣出黃金,造成金價打擊,不過黃金在過去 20 年來,已由每盎司不到 300 美元,在 2011 年高點一度接近 2000 美元,央行由黃金的賣家,變成黃金的重要買家。

世界黃金協會 (World Gold Council) 央行與公共政策主管 Natalie Dempster 表示,這絕對是正確的決定,現在黃金市場比起 1999 年,更具有流動性及穩定性,更重要的,央行的行為改變,持續買入黃金。
經濟學家憂心
不過,美國經濟學家 Pimm Fox 表示,各大央行最近兩年沒有大規模賣出黃金,並不意味著它們將來也會一樣,也不意味著所有央行都一樣。他表示,在 CBGA 的簽署國中,義大利和法國都面臨著財政狀況持續惡化的難題,兩國央行都持有 2400 多噸黃金。如果義大利和法國,以及其他與它們情況相似的國家,遲遲無法改善其經濟狀況,政府面臨的財政壓力將持續上升,難保不會再對黃金儲備下手。
Fox 認為,雖然有些國家,如俄羅斯會樂於買進更多黃金,但情勢如果真的演變為央行間大規模的黃金買賣,勢將擾亂國際市場,導致金價的混亂及反常走勢。
更多精彩內容請至 《鉅亨網》 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