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特務頭子到克里姆林宮 21世紀的俄羅斯沙皇:普丁

▲俄羅斯總統普丁執掌克里姆林宮長達 20 年,嚴厲的政治鉗制手腕加上頗具機心的謀略,讓他有了「萬年總統」、「現代沙皇」等稱號。(圖/翻攝自經濟學人官網)
▲俄羅斯總統普丁執掌克里姆林宮長達 20 年,嚴厲的政治鉗制手腕加上頗具機心的謀略,讓他有了「萬年總統」、「現代沙皇」等稱號。(圖/翻攝自經濟學人官網)

國際中心蔡姍伶/綜合報導

2020 年俄羅斯修憲公投於 7 月初落幕,現任總統普丁( Vladimir Putin )以壓倒性又極具爭議的修憲結果,成功讓自己目前的任期限制「歸零」,將一路掌權直到 2036 年。由於他已經在 2008 年藉由與魁儡梅德韋傑夫( Dmitry Medvedev )交換職位,成功規避連任限制,此次故技重施,也更加坐實了他「萬年總統」、「現代沙皇」等稱號。這位蘇聯時期的 KGB 特務頭子,從 20 世紀末期入主克里姆林宮以來,長達 20 年的時間,對俄羅斯的民主轉型成敗有著極深的影響;可即便已稱霸政壇多年,俄國和外界民眾對於這位最高領導人仍是霧裡看花,關於普丁真實的一切,只有最瞭解他、最接近權力核心的一小圈子人知道。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1952 年 10 月 7 日,普丁出生在前蘇聯城市列寧格勒(現稱聖彼德堡),母親是工廠女工,父親則在前蘇聯海軍服役,家中原本還有 2 個哥哥,但都早早就夭折或病死,普丁人生的前半段比起一般人並無特別之處。 1975 年,普丁從列寧格勒大學國際法學系畢業,隨後加入了蘇聯國家安全委員會( Committee for State Security ,俄文簡稱為 KGB ),開始密切接觸情報機關的機要工作並被嚴格訓練;這個階段的普丁,對權力的慾望已在他心裡開始扎根,直到冷戰末期的經歷,慢慢將他形塑成今日的克里姆林宮主人。

▲普丁與父母。攝於
▲普丁與父母。攝於 1985 年。(圖/翻攝自每日郵報)
 

鐵幕倒塌-前東德特工見證蘇聯解體

1989 年,普丁還只是駐紮在前東德城市德勒斯頓( Dresden )的小特工,當時主要的工作被認為是收集前西德的經濟諜報。正逢鐵幕塌陷的時代巨變,東歐情勢動盪不安,普丁目睹了憤怒民眾包圍 KGB 東德駐點、柏林圍牆的倒塌,還有前蘇聯解體後的莫斯科出現的權力真空,都給普丁留下深刻的印象。

▲
▲ KGB 時期的普丁。(圖/翻攝自每日郵報)
兩德統一後,普丁回到故鄉列寧格勒(不久後改稱聖彼得堡),與自己大學時代的老師、時任市長的阿納托利‧索布恰克( Anatoly Sobchak )交好,並得到列寧格勒大學國際事務系的職位。索布恰克後來也被視為是帶領普丁進政壇的關鍵人物之一,一手栽培普丁成為聖彼得堡市的第一副市長兼外事委員會主任,直到 1996 年索布恰克在市長選舉中落選,普丁便離開聖彼得堡前往莫斯科。

前往莫斯科-挺進克里姆林宮的權力核心

在德勒斯頓工作時,普丁學會了如何在菁英圈周旋,他早年的經歷在前蘇聯解體後仍派上用場,普丁知道該如何重敘舊情、結交新友,並按新規則辦事;但同時,他在擔任特務期間培養出來的冷靜、深沉,也讓他更懂得如何審時度勢、精心策畫,為自己的權力之路打算。除了政壇大咖,普丁也深知與金融寡頭交好的重要性,這些人在前蘇聯轉型時期收聚了鉅額財富,影響力非同小可,其中就包含後期扶植普丁上台的鮑里斯‧別列佐夫斯基( Boris Berezovsky )。

▲鮑里斯‧別列佐夫斯基
▲鮑里斯‧別列佐夫斯基 2012 年於英國倫敦。(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1997 年 3 月,普丁被時任俄羅斯聯邦總統的葉爾欽( Boris Yeltsin )任命為俄羅斯總統辦公廳副主任兼資產管理局局長; 1998 年 5 月升任分管地方經濟的俄羅斯總統辦公廳第一副主任;同年 7 月,普丁又被提升為俄羅斯聯邦安全局( The Federal Security Service of the Russian Federation ,簡稱 FSB ) 局長,主管俄羅斯的情報工作,回到原先的老本行。官運亨通的普丁,更於 1999 年 8 月被委任為 3 位俄羅斯第一副總理之一,緊接著又由葉爾欽指定為俄羅斯聯邦總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突襲克里姆林宮舊勢力、清除異己

1999 年 12 月 31 日,總統葉爾欽突然宣佈辭職,為俄國投下震撼彈,內幕實情眾說紛紜,但沒有人知道究竟發生什麼事。當時唯一明確的是,普丁在別列佐夫斯基和其他大咖的強力支持下,順利取代葉爾欽成為代理總統,並於 2000 年大選獲勝,正式登上總統寶座。

▲普丁於
▲普丁於 2000 年成功登上俄羅斯聯邦總統的大位,當時他還不到 50 歲。(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終於爬上政治生涯最顛峰的普丁心裡比誰都明白,若是與他人共享權力,只會步上葉爾欽的後塵,被眾多商業巨頭和政界大老掣肘;同時他也不願民眾透過開放的媒體環境監督政府,或讓反對派有太多活動空間,因此他首要對付的,就是這些所謂的克里姆林宮舊勢力,並以「愛國主義」和「管理式民主」之名,對俄國傳媒進行控制,這某種程度也造成了俄國民主的倒退。

清算行動在普丁「登基」後不久即展開,第 1 個遭殃的就是別列佐夫斯基,被指控多項金融詐騙和貪污等罪名,不得不於 2001 年流亡英國並尋求政治庇護,最終仍是在劫難逃,於 2013 年離奇死於英國伯克郡的住處中,死因不明,但外界普遍相信與普丁政權有密切相關。緊接著,俄國石油巨賈、曾經的俄羅斯首富米哈伊爾‧霍多爾科夫斯基( Mikhail Khodorkovsky )也慘遭毒手,被以欺詐和逃稅罪名起訴,在歷經多年的牢獄之災和破產危機後,僥倖於 2013 年 12 月獲釋並前往瑞士,還有其他許多的例子。

▲霍多爾科夫斯基曾面臨多年牢獄和破產危機。攝於
▲霍多爾科夫斯基曾面臨多年牢獄和破產危機。攝於 2004 年。(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媒體方面,普丁也藉由國家控股公司、大眾傳播媒體法,以及限制國外媒體等手段,達成將媒體「國家化」的目標。在處理諸如俄國總統大選、反恐行動、車臣分離主義等新聞議題上,處處可以看見克里姆林宮操作的痕跡;人民和外界只能看到普丁允許他們看到的東西,新聞報導、特別與政治相關的事上必須得經過政府嚴格的審查批准。藉由打壓異己、掌握話語權,塑造普丁光輝的領袖形象,並輕易定義誰是國家的公敵。

培植魁儡、操縱修憲:開啟「萬年總統」之路

由於俄羅斯聯邦憲法對總統任期的限制,普丁在連任 1 次後,便無法參與 2008 年的總統大選,必須由他人接任。但老謀深算的普丁,即便嘴上說不會干預選舉的公正舉行,卻還是設法讓自己的親信、時任第一副總理的梅德韋傑夫成為 2008 年俄羅斯總統選舉的候選人,在梅德韋傑夫順利當選並就任總統後,普丁就改任總理,巧妙規避了俄羅斯聯邦憲法的規定,當起梅德韋傑夫背後的實權者。而在梅德韋傑夫任內,他也簽署了憲法修正案,將總統的任期由 4 年延至 6 年。

▲普丁(右)與梅德韋傑夫(左)。(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普丁(右)與梅德韋傑夫(左)。(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2012 年俄羅斯總統選舉時,由於梅德韋傑夫已當過俄羅斯聯邦第 3 屆總統,檯面上符合俄國憲法要求,普丁便在梅德韋傑夫「功成身退」後再度出馬競選,也順理成章的回鍋總統一職。

當時許多國外分析都認為,若是普丁繼續故技重施,憲法對於總統任期的規定只會形同虛設,讓普丁這個「萬年總統」當到壽終正寢為止。果不其然, 2020 年,在普丁第 4 度擔任總統期間通過修憲,刪除了有關總統任期「每期」的敘述,只剩下「至多連任一次」。照理說「最多兩任」的任期限制,應該要能有效遏止總統權力擴張,但問題在於修憲後的任期新制並沒有溯及既往,而是直接「歸零」從下一次選舉開始;也就說,原本 2024 年任期就屆滿、不得連任的普丁,因為修憲後的新制,而能重新歸零「再選兩次」,任期最高限制更可長達至 2036 年為止。

雖然沒有人能預測未來,也無人知道普丁能否活到 84 歲繼續統治俄羅斯,但普丁已數度證明他是個擅長自己制定計畫的人。儘管他的爭議頗多,對付政敵的方式也讓人望而生畏,但在部分俄國人心目中,普丁是唯一能夠堅定捍衛俄國利益、果斷出手打擊敵人的領袖。前蘇聯解體後,莫斯科失去霸權地位、政局又十分不穩,為了俄國的再度強大,也有人認為受鉗制的民主只是過程中的一點瑕疵,是必要付出的代價。

只不過,儘管對裡對外都展現得十分強勢,可在關乎國內經濟與社會發展的問題上,普丁仍無法消除民間對於政府效能與結構性貪腐的疑慮;加上近年財政與年金改革的衝擊,都讓普丁持續感受到來自基層的壓力。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鞋槓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