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澳洲麥格理銀行認為,中芯可能失去美國可信賴用戶名單中的「經驗證最終用戶」( VEU )地位,取消雙用設備與材料出口至獲准中國工廠的證照要求的豁免權,更糟的是,美國在考慮將中芯列為實體清單中,估計最快今年底會做出決定,以反映制裁帶來的不確定性,銀行將目標價由 16.77 港幣下調 13% 至14.6 港幣。
亞系外資分析,相較於華為,中國政府更可能針對中芯禁令祭出報復行動,中國投入大量資源協助中芯,其先進晶片製造地位在中國無法被替代,若少了中芯,不僅半導體自製能力受到影響,中國軍事相關的先進技術發展也可能因此受限。

《日經亞洲評論》日前引述知情人士透露,在趕美國制裁之前,中國芯片製造商已經擬定「 B 計畫」加快「去美化」的腳步,試圖降低對美國半導體設備的依賴。中芯計畫年底之前達成 40 奈米晶片中國生產,長江存儲也努力實現在地化目標。另一個消息指,中國芯片業者已經從應用材料( Applied Material )等公司,囤積好幾年的庫存。
但也有消息稱,中芯一名員工對企業前景感到擔憂,美國的制裁「在意料之中,但這勢必會讓我們的處境惡化」,也會對國內產業產生寒蟬效應。雖然中芯持續開發 40 奈米京自製,但員工坦承,業內對於自給自足的前景比分析師「悲觀許多」且讓人感到非常無助。
中國近年大力扶持半導體產業,希望 2025 年自製率能夠達到 7 成,但根據 IC Insights 統計, 2019 年中國半導體自製率約為 15.7%,相較 2014 年的 15.1% 只有微微上升,預期中國半導體未來 5 年甚至 10 年,在自給自足方面將難以取得重大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