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有混搭風格賽德克新娘衣 十三行博物館現身

▲十三行博物館展出泰雅系編織文化特展,可見到精細又富有變化的傳統服飾。(圖/十三行博物館提供)
▲十三行博物館展出泰雅系編織文化特展,可見到精細又富有變化的傳統服飾。(圖/十三行博物館提供)

記者陳問荷/新北報導

新北市立十三行博物館「彩虹的誓約-泰雅編織文化特展」中,出現了一件「有點傳統又不太傳統」的新娘禮服,除了裙身上具有霧社群原住民典型的大菱形挑織紋樣,上衣拼接的布料上竟然出現了可愛的小熊圖案,館方表示,這件作品反映了原住民族群與外界互動的歷史,讓我們了解傳統技法隨著時代不斷調整。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電影《賽德克巴萊》中,我們可以看到位於南投山區的霧社,雖然主要住民為賽德克族,但放眼所及盡是雨淋板與日本黑瓦構建的和式房舍,穿梭其中的人們有些還穿著浴衣及木屐,顯示這是個與外界頻繁接觸的部落,作為日本殖民者的「樣板部落」,人們的生活中也融入許多「大和元素」,因此當地女子常會利用外來的棉質花布進行剪裁拼貼,呈現跨族群混搭的美學風格。

▲XO織紋為烏來屈尺群泰雅特色,象徵團結(圖/十三行博物館提供)
▲XO織紋為烏來屈尺群泰雅特色,象徵團結。(圖/十三行博物館提供)
泰雅系(包含賽德克、太魯閣)族群的跨界交流並不是從日治時期才開始,本次展出的耳飾、臂環、頸飾、腿飾等傳統飾品,普遍存在於泰雅社會中,這些飾品利用了大量的貝片、貝珠作為製作原料,作工精細,證明千百年來,居住在山區的泰雅族與居住於平原、海邊的平埔族群,存在著交易機制。

泰雅系族群分布範圍甚廣,不同區域的織品常出現該支群專屬的色彩與織紋,本次展出的文物除了部落流傳的老藏品,也有不少作品為這20年來文化復振的成果,顯示愈來愈多族人願意重新學習老祖先的技藝,讓古老的智慧傳承下去,最讓觀眾好奇的織紋,莫過於烏來屈尺群的象徵-「XO紋」,編織工藝家彭玉鳳(Sayun Yuraw)表示,「XO紋」來自族人牽手起舞、共同吹奏口簧琴與吟唱古調的意象,代表著團結、分享、互助的精神,這種織紋在其他地方的泰雅部落可是看不到的喔!

「彩虹的誓約-泰雅編織文化特展」即日起至110年3月21日在十三行2樓長廊展出,更多資訊請至十三行官網查詢。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鞋槓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