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川普以熱愛「發推文」著稱,社群媒體也是他最大的政治資產之一,在各大平台上至少擁有1億名粉絲,他曾經在推特上發動貿易戰、宣布行政命令,從COVID-19康復後第一件事也是上傳小短片宣告回到白宮,讓全世界都無法忽視「@realdonaldtrump」的任何一條推文。但國會暴亂發生後,推特、臉書先是暫時凍結川普帳號,不久之後正式宣布無期限封鎖。

面對科技公司、社群平台的追殺,共和黨議員盧比歐(Marco Rubio)批評,這是在扼殺言論自由,將讓民主美國淪為中國的笑柄,並指控推特、臉書不是基於道德而行動,只是因為民主黨即將上台,社群自認為可以避面民主黨對他們制定限制法規。
歐洲方面的看法認為,社群平台正是「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最佳例子。德國總理梅克爾(Angela Merkel)是第一個公開質疑社群巨擘做法的政治領袖,其發言人塞博特(Steffen Seibert)表示,言論自由為基本權利,若要干涉必須要透過法律,並且在立法機構制定的限制內介入,而不是交由社群媒體公司高層來決定。
德國總理發言人塞博特強調,煽動暴力是錯誤的,同時也支持社群平台在文章標註事實查核等警示,以控管假消息傳播;但面對煽動暴力問題,處理方式應該由政府制定法規,透過封殺帳號來遏止人民的言論已經過頭了。
法國作為最早向科技業徵收營銷税的國家之一,該國經濟財政部長勒麥爾(Bruno Le Maire)表示,對推特自主關閉川普的帳號感到非常震驚,監管網路空間是必須的,但這並不應該由公司來做,網路世界現在已經被幾家大公司控制,寡頭已經成為所有國家、民主制度的威脅。
除了經濟財政部長,法國極左派領導人梅蘭雄(Jean-Luc Mélenchon)、極右派歐洲議會議員勒龐(Marine Le Pen)都不認同由科技公司掌管公共言論。勒龐直言,不能讓Google,蘋果,臉書和亞馬遜以川普的行為作為藉口,僭取控制公共辯論的權力。

社群巨頭、科技公司現在想透過封鎖川普遏止暴力,事實上無法解決根本問題,只是將這些人的聲音變成潛在的風險。川普絕不是第一個煽動美國群眾的人,也不會是最後一個,他言語的力量正是被Google、臉書強化,參與國會暴動的人們真心認為,自己是在阻止民主覆亡,因為整個資訊系統都在鼓勵他們質疑權威機構。
社群平台在獲得大量廣告收益的同時,也衝擊傳統資訊產業,過去15年美國有超過四分之一的報紙倒閉。取而代之的是「QAnon」這種陰謀論團體在網路上傳播,他們的理論荒謬但吸引人,平台將這些內容放大可以帶來可觀的利潤。據統計,在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期間,Google居然提供86%有關病毒陰謀論的網站廣告服務。

《CNBC》評論認為,國會應該要制定法律,要求社群負起應有的社會責任。目前48個州、跨黨派的司法部長已提出Google、臉書的反壟斷訴訟,即將上任的拜登政府似乎也了解到社群媒體在美國社會分裂議題上扮演的角色,以「團結美國」為主要政見的拜登勢必得出手處理。
評論呼籲國會制定法律,要求Google、FaceBook誹謗、虛假訊息負責,並且責罰在平台上分享煽動暴力行為內容的用戶;補足《電信法》的漏洞勢必將改變臉書、Google、Twitter、YouTube的業務、增加科技、社群公司的成本,但美國民主健全遠比這些金錢來得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