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人物/網美熱搜打卡點「春室」 道出循環經濟新價值

▲吳庭安打造春室空間,意外爆紅成打卡熱點。(圖/記者詹皓帆拍攝)
▲吳庭安打造春室空間,意外爆紅成打卡熱點。(圖/記者詹皓帆拍攝)

記者劉雅文/專題報導

慵懶的午後,不少民眾聚集到新竹麗池公園旁,因為這裡出現新的IG打卡熱點-春室 Glass Studio + The POOL,這裡前身是玻璃工藝博物館,現在成為玻璃觀光工廠,結合設計、藝術、餐飲與實作體驗,富有文青感的設計,吸引各年齡層的民眾來踩點。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推生春室的,正是台灣最大的玻璃回收業者「春池玻璃」。

可樂瓶、醬菜罐、酒杯,玻璃製品無所不在,充斥在我們生活的每個細節中,但是用完後的這些玻璃,到底何去何從?「春池玻璃」包辦了全台灣70%的玻璃回收,光是一年回收的玻璃量就高達10幾萬噸,只聽數字很難想像,用比喻的話,這數量相當於952個羅浮宮金字塔的重量,光是靠春池的玻璃回收,就能替台灣減少6800噸的碳排放量,等於蓋了500座大安森林公園!

把握發展先機 新竹卻錯過掌握玻璃設計源頭

要了解春池玻璃的故事,得先回首玻璃產業在新竹發展的進程,1920年日據時代,新竹因為得天獨厚地,同時擁有製造玻璃所必備的兩種原料-矽砂與天然瓦斯,進而推動了當地玻璃產業蓬勃發展,1960年到1980年的年代,當時新竹的玻璃出口量,最高可佔全世界的8成,可謂是新竹玻璃產業最輝煌的時期。

而春池玻璃,就是由吳春池在那個輝煌時代一手創立,1961年投入玻璃產業至今,見證新竹玻璃產業的全盛時期,也歷經能源危機、廠商外移等困境,走過一甲子的春池,如今由第二代接手。

▲吳庭安暢談新竹玻璃發展過程。(圖/浩凡拍攝)
▲吳庭安暢談新竹玻璃發展過程。(圖/詹皓帆拍攝)
雖然搶得了先機,新竹卻錯過了「設計源頭」的把握。這是春池玻璃二代、副總經理吳庭安對於產業衰敗的感嘆。

吳庭安認為,當時玻璃製造背景下,因為沒有想到源頭設計,所以當時設計主導都在歐美或日本,台灣儼然成為了一個大型代工廠,只負責接單、生產,然後外銷,他一直認為很可惜,因為如果當時從源頭的設計就開創出價值的話,台灣會有更多的玻璃品牌應運而生。

為了重振新竹玻璃產業,並且對環境永續做出貢獻,吳庭安認為,如何將廢棄玻璃再利用,是一個相當重要的關鍵,因此,春池展開了「W春池計畫」。

從「酒矸倘賣無」到創造循環經濟的「無限價值」

「W春池計畫」,是吳庭安希望考慮源頭設計,把回收變成作品,再回到通路,構成一個完整的閉鎖循環,且他希望這概念不只是用在玻璃,各種材料透過新的商業模式,可以產生出很多作品,甚至可以讓世界用不同角度,看到台灣在做永續的創新方法。

現在的吳庭安,努力在春池奠基,希望推廣「循環經濟」,他認為很多人以為循環就是回收,但是回收只是其中一個點,如果只有回收,廢棄物終究還是廢棄物,他的立場是「怎麼樣能創造一般人有感受的循環經濟」,就像他的春室概念,不是高談闊論談循環經濟,而是製造大家容易「體會」的循環經濟,用廢棄玻璃創造人人有感的全新價值。

推循環經濟打造「春室」 意外成網美打卡熱點

▲吳庭安打造春室,並定期和藝術家合作策展,意外成網美打卡熱點。(圖/翻攝)
▲吳庭安打造春室,並定期和藝術家合作策展,意外成網美打卡熱點。(圖/翻攝春室)
因此當人們走進這間春室,除了第一時間感受到裝潢很有設計感之外,仔細參觀會發現,每個環節都蘊藏吳庭安想要傳得「循環經濟」的巧思。

不僅從地板空間、到吧台都是用回收玻璃再造,不需要開採礦石,又能減少碳排放量,每一區都隱含著不同的玻璃意義,像是樓梯扶手的大膽用色,吳庭安原本只是傳達玻璃經過高溫窯燒的意向,卻意外成為網美們到店裡最愛「拍照」的熱點,且正因為網路打卡的快速傳播,讓不少民眾開始來春室踩點,假日還有許多親子客來體驗玻璃實作,吳庭安致力推廣的循環經濟,就在潛移默化中「走入人心」。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鞋槓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