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保護機制使在台難民陷困境 NGO籲政府通過難民法

▲台灣人權促進會會長周宇修。(圖/台權會提供)
▲台灣人權促進會會長周宇修。(圖/台權會提供)

記者李芷涵/綜合報導

《四方報》報導,6月20日是世界難民日(World Refugee Day),各國不論官方與民間紛紛針對難民議題展開討論。長久以來,不少人因戰爭或政治等因素流亡海外成為難民,由於難民議題涉及人權、國際政治和移民法規等領域,因此如何處理難民問題、給予協助是人權組織和各國政府長年來關注的議題,尤其在歐洲和美國政治上成為相當重要的議題。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台灣,難民議題較少受到關注,許多民眾渾然不知台灣其實也有難民,但非營利組織指出,自2013年至今,有將近50位、來自12國的外國人,曾經或正向臺灣政府請求庇護需求。適逢「世界難民日」,NGO團體也提出觀點呼籲政府通過《難民法》保障這些人的基本權益。

一位名叫哈利的土耳其留學生在2015年來台灣就讀,卻於2016年土耳其政變後被當局列入黑名單,人在海外的他,無法更新即將在今年到期的護照,而一旦護照失效,他將再也無法繼續申請臺灣的居留證。另一位名叫茱麗葉的女孩也在同一年逃來臺灣,然而經過國際律師、移民署的面談後,始終等不到政府授與合法身份。

此外,一名衣索比亞裔、正尋求台灣政府庇護的外籍學生Tesfay Kiros也表示,衣索比亞去年11月起陷入內戰,導致家鄉面臨嚴重的武力攻擊,他本來預計在明年九月在台完成博士學程,但畢業後他將面臨艱難的抉擇。按照目前衣索比亞局勢,返家將危及他的人身安全與就業環境,再加上他曾撰文評論國家的政治與社會結構之文章,使其處境堪憂,希望能獲得政府之庇護。

在臺灣,難民無法取得合法居留或合法身份,有些個案因此徹底被排除在口罩實名制和超市實聯制的保護下,無法自行取得生活必需的資源。此外,有人護照逐漸過期,使他們未來不能出入境臺灣、前往他國尋求庇護;甚至無法更新現有合法的居留證,因為有效護照是申請居留證件的必要條件。

這些例子都顯示,儘管台灣難民數量不多,但他們權益仍需受到政府立法保障。台權會就指出,沒有難民保護機制,在臺灣的尋求庇護者將陷入「離不開也留不下」的尷尬處境,且疫情爆發後,全球有155個國家封閉邊界或管控,使得難民無法自由移動,情況更加嚴峻。

台權會會長周宇修指出,過去一兩年急劇增加的詢問個案,主要來自大家都知道的香港、較少人知道的緬甸和衣索比亞。周宇修認為,沒有庇護,獨裁暴政的證據就不會發掘,多元反抗的聲音就不會被留下,呼籲政府正視這些在臺尋求庇護者的困境,建立一套透明、符合國際人權標準,並適用所有尋求庇護者的機制,像是「通過難民法草案」、「將不遣返原則法制化」。

除了台權會,國際特赦組織台灣分會也指出,台灣至今仍未有難民相關的國內法律,由於缺少這項立法,多數尋求庇護者不是被遣返,就是在台逾期停留,根本無法在台灣享有任何合法權利。國際特赦組織呼籲政府應落實並遵守《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中的「不遣返原則」、保障尋求庇護者及外國人收容所中的被收容人的健康權、通過《難民法》、提供難民相關培訓給移民官、法官及會處理難民、庇護相關事務的公務員。

國際特赦組織台灣分會秘書長邱伊翎也強調,缺乏明確的流程及法令授權將使第一線的政府工作人員及尋求庇護個案無所適從。對於那些即使沒有被遣返的人,不賦予他們任何合法身分,讓他們在台灣過著偷偷摸摸躲躲藏藏的日子,無法自食其力並對社會有所貢獻,這對尋求庇護者來說,是二次傷害。

邱伊翎指出,也許國家擔心難民會仰賴國家經費照顧,但她認為不建立機制、讓他們無法自立反而會形成更糟的結果。邱伊翎認為,在還沒有獨立難民法規情況下,台灣至少應該在「入出國及移民法」中增列「不遣返原則」的具體條文,讓國際人權法的標準落實在難民及尋求庇護者身上。 

中華人權協會理事長高思博也指出,疫情發生之時,仍有許多外籍人士停留在台灣,不論是受到疫情影響,更甚是因為國內發生政變而無法返國,這些個案,都需要我們盡速通過難民法,幫助這些陷入困境的外籍人士,盡我們身為地球村一份子的責任與義務。並呼籲政府,盡速提案並且通過難民法。讓國際人權法的標準,落實在難民以及尋求庇護者的身上。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AI倪珍報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