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如一縷髮絲!國內天文好手成功捕捉太空望遠鏡影像

▲國內天文攝影好手陳立群、顏易程,在今年1月30日晚間成功拍攝到詹姆士·韋伯太空望遠鏡(圖中圈起的橫線)。(圖/陳立群、顏易程提供)
▲國內天文攝影好手陳立群、顏易程,在今年1月30日晚間成功拍攝到詹姆士·韋伯太空望遠鏡(圖中圈起的橫線)。(圖/陳立群、顏易程提供)

記者張勵德/綜合報導

承載著全人類對於探索宇宙無盡的想像的詹姆士·韋伯太空望遠鏡,原本計劃在2007年發射,但後來因計畫改變及預算問題而延宕,直到去年聖誕節才終於發射升空,前往位於L2拉格朗日點的暈輪軌道,這是NASA近年來少見的大型計畫,也因此成為全球天文迷重要的追逐目標。國內天文觀測好手、台北市天文協會會員陳立群、顏易程,在今年1月30日晚間11時19分,在清境農場拍攝星空影像,經由後製處理,成功捕捉到詹姆士·韋伯太空望遠鏡,在照片中就如同一縷髮絲,是十分難得且精密的觀測結果,令許多天文迷相當激賞!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陳立群表示,這次觀測是使用15.5公分的折射式望遠鏡,以及天文攝影專用的全幅冷卻相機,曝光600秒拍攝所得,由於詹姆士·韋伯太空望遠鏡模擬亮度大約只有24星等(數字越大亮度越小),一般來說大約需要50公分以上口徑的望遠鏡,才有機會拍攝得到。

不過因詹姆士·韋伯太空望遠鏡採用特殊膜料反射太陽光,以確保在太陽另一側的精密儀器設備能夠維持不受日照影響下維持低溫,才讓太空望遠鏡在地球觀察時比模擬預估的亮度強上許多。陳立群說,這次觀測事前已先查詢過詹姆士·韋伯太空望遠鏡的軌道,比對星圖後設定望遠鏡位置,在天候條件配合下,成功捕捉到難得的畫面。

詹姆士·韋伯太空望遠鏡去年12月25日升空後,前往位於L2拉格朗日點的暈輪軌道,與地球的距離約146萬公里,中途完成多次軌道修正、反射隔熱膜伸展分離、主鏡主結構伸展、主鏡六角鏡面定位等諸多複雜且要求極高精確度的程序,並於今年1月24日的點火成功修正進入軌道。接下來還需要進行開機測試、系統冷卻、光學校準、觀測設備測試校準等步驟,預計需要共6個月的時間逐步完成。

▲詹姆士·韋伯太空望遠鏡外觀。(圖/翻攝www.jwst.nasa.gov)
▲詹姆士·韋伯太空望遠鏡外觀。(圖/翻攝www.jwst.nasa.gov)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app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