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首先要觀察的,就是屋內牆面、窗框及隔間接縫處,這些都是房屋最容易顯現狀況的地方,天花板或是牆面若是出現小水泡狀的隆起、明顯色差、油漆脫落的現象,表示牆壁已經受水氣侵蝕。其次,觀察窗框與窗戶是否有滲漏水的現象,像是陽台外推、頂樓加蓋等隔間接縫處,如果有水漬、水珠或者是色差、油漆剝落等狀況,都是有可能是漏水造成的。屋外則是可以檢查頂樓及一樓的排水狀況,是否還有積水,若出現以上狀況,就需要多加留意可能這個房屋有滲漏水的狀況。
如果真的在交屋後,才發現房屋漏水該怎麼辦呢?董家菱提醒,首先根據《民法》第354條,原屋主須擔保「物之瑕疵擔保責任」,是指原屋主保證交付時無瑕疵,因此,要先釐清這個漏水是「交屋前」就已存在的漏水問題,還是「交屋後」才產生的漏水問題,並非漏水都能要求原屋主負責。若是確定原屋主必須負責漏水問題,民眾可以主張減少價金、將房屋漏水回復至未漏水原狀等兩種方式擇一向原屋主求償。
除了房屋漏水的問題以外,如果遇到淹水屋更是麻煩,不只清理困難,更可能讓家具全部泡湯。信義房屋建議,評斷是否有淹水風險主要有三種方法,第一是現場觀察騎樓高度是否明顯墊高、周圍房屋是否普遍裝有防水閘門等;第二是上政府網站查詢是否為地勢低漥區;第三就是親自詢問在地住戶、鄰里長,多方比對,才能確保買到不受水患影響的安心好宅。
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指出,若周邊住宅大多有墊高2至3個台階,或騎樓比路面高出許多,都可能先前有淹水紀錄,或者觀察地下室空間的壁面天花板,是否有淹水過的痕跡。另外,周邊馬路被經常性堆置垃圾、雜物,當大雨來到,就可能因為下水道或排水溝遭堵塞而積水。同時,也可觀察當地民宅的門口,是否普遍裝設防水閘門、電線桿是否有標示積淹水高度;若當地抽水站多,也代表當地可能較容易積淹水。最後,也可在大雨後到區域內公園、學校、空地觀察是否有積淹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