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者小心「脂肪胰」!醫:97%有脂肪肝,風險者應定期檢查。

▲ (圖/今健康)
▲ (圖/今健康)

今健康

隨飲食西化、外送服務發達、手搖飲店林立等因素,現代人普遍有營養過剩、甚至肥胖的問題,影響內臟脂肪。內臟脂肪不會立刻出現明顯症狀,卻漸漸影響身體健康,如民眾熟知的脂肪肝,脂肪胰也不容忽視,置之不理將引來更多疾病。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脂肪胰」全面影響健康,比代謝症候群早,肥胖早檢查!

脂肪胰是什麼?聯安預防醫學機構/聯安診所超音波室主任楊建華醫師表示,人體攝取過多熱量時,會將多餘的脂肪儲存於細胞中,但也會跑出細胞外、堆積在臟器,若到肝臟就形成脂肪肝。肝臟可說是相對較大的倉庫,因此也是脂肪堆積最為常見之處。同樣的情況也可能出現在胰臟,形成脂肪胰。

脂肪胰同時有脂肪肝高達97%!?楊建華醫師提醒,內臟脂肪的可怕之處,在於並不會立刻出現明顯症狀,而是一點一滴影響身體。以脂肪肝和脂肪胰來說,約70%的脂肪肝患者同時有脂肪胰,脂肪胰患者同時有脂肪肝更高達97%。脂肪胰好發在年長者,隨著年紀增加,脂肪浸潤也會愈加明顯,尤其是在男性族群身上更容易觀察到。

脂肪胰也會影響心血管健康!脂肪胰與代謝症候群、各慢性疾病有高度相關性,諸多研究證實,一旦有脂肪胰,將來除了脂肪肝,罹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胰臟炎等疾病風險也都會明顯增加。據研究,約有50%脂肪胰患者會有糖尿病,而糖尿病患者約60-70%都有胰臟胰的情況。

脂肪胰相較更早出現,檢查很重要。代謝症候群主要看血糖、血脂、血壓、腰圍、身體質量指數(BMI)五項數值,當中有三項異常就算是代謝症候群,而脂肪胰會比代謝症候群數值異常更早出現,定期檢查有助更早發現。

#楊建華 #脂肪胰 #脂肪肝 #糖尿病 #心血管疾病 #代謝症候群
#楊建華 #脂肪胰 #脂肪肝 #糖尿病 #心血管疾病 #代謝症候群


防範脂肪胰引糖尿病等風險,4族群定期腹部超音波檢查!

楊建華醫師表示,脂肪胰最主要的風險就是肥胖,糖尿病史、三酸甘油脂、代謝症候群問題者等族群也是,建議定期照腹部超音波檢查。隨醫療科技進步,脂肪胰發現的機會提升,有助及早發現並治療改善。不過因為胰臟位置較深、位於後腹腔,有時也可能無法全面檢測,因此建議也可考慮核磁共振、內視鏡超音波、電腦斷層掃描等較精確的檢查。

若發現脂肪胰,就建議每3-6個月定期追蹤血糖、血壓、血脂變化,也需留意是否有「早期糖尿病」或血糖異常,及早控制代謝症候群相關指標,減少三酸甘油脂的堆積,就能好好保護胰臟健康。

#楊建華 #脂肪胰 #脂肪肝 #糖尿病 #心血管疾病 #代謝症候群
#楊建華 #脂肪胰 #脂肪肝 #糖尿病 #心血管疾病 #代謝症候群


脂肪胰關鍵風險:肥胖!養成良好飲食型態助健康。

正因為脂肪胰的關鍵在肥胖,楊建華醫師特別提醒「減重」的重要性。想避免脂肪胰、消除內臟脂肪,防範將來各項疾病,除了養成運動習慣,最重要的關鍵就是控制飲食,這比運動來得更有效。建議日常減少果糖、精緻糖、精緻澱粉攝取,多吃原型食物。有效的減重,也對改善代謝疾病有所幫助。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更有助於身體健康!

#楊建華 #脂肪胰 #脂肪肝 #糖尿病 #心血管疾病 #代謝症候群
#楊建華 #脂肪胰 #脂肪肝 #糖尿病 #心血管疾病 #代謝症候群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跨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