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論壇》黎榮章/大數據分析 藍、綠支持度積弱不振的原因?

▲2024大選「四咖賭」熱鬧不已,「討厭民進黨」氛圍被農業部長陳吉仲下台、進口蛋爭議推到近日最高峰。(合成圖/資料照片、北市府、郭辦提供)
▲2024大選「四咖賭」熱鬧不已,「討厭民進黨」氛圍被農業部長陳吉仲下台、進口蛋爭議推到近日最高峰。(合成圖/資料照片、北市府、郭辦提供)

文/黎榮章

筆者先前比較了這次大選支持意向與上次大選支持的轉向程度。在2020總統大選投給蔡英文的人當中,只有63.6%的人這次繼續支持賴清德,21.1%的人轉向支持柯文哲;而在上次總統大選中投給韓國瑜的人中,只有41.1%的人表態繼續支持同黨的侯友宜,另有22.7%的韓粉表態支持柯文哲、21%的人表態支持郭台銘。這次轉向支持柯文哲的英粉,以20-39歲、教育程度在專科和大學以上的族群為主。而轉向支持郭台銘的韓粉,則以30-39歲、專科和大學以上的人為主。這次將進一步分析,這些人的支持為何轉向?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透過QuickseeK快析輿情資料庫比較賴清德、侯友宜、柯文哲、郭台銘4人的網路聲量。近3個月來,4人的聲量大致呈現一個等差數列,柯文哲聲量最高,網路聲量共206萬則,其後依序是賴清德180萬則、郭台銘163萬則、侯友宜146萬則。柯文哲的網路聲量領先其他參選人,轉向支持柯文哲的英粉,剛好也以年輕人、大專教育程度以上為主,這群人正好是較常透過網路接收政治資訊的族群,也是傳統組織不易碰觸的族群,無怪乎擅長空戰柯文哲,恰好能吸引到這群人的支持、誘使他們「由英轉柯」。

而郭台銘近三個月的綜合聲量雖然是倒數第一,但若統計區間改從他正式宣布參選的8月28之後來看,郭的聲量則衝上第一名,達77.6萬則,這代表郭的能量尚存,而民調結果也顯示,郭台銘有年輕、當初投韓的支持者,因此高網路聲量也能為郭台銘加到分。

▲賴清德、侯友宜、柯文哲、郭台銘:網路聲量比較。(圖/QuickseeK提供)
▲賴清德、侯友宜、柯文哲、郭台銘:網路聲量比較。(圖/QuickseeK提供)
柯文哲的高網路聲量,或許增加了他在年輕、大專以上族群的曝光程度,但尚不能完全解釋為什麼那個族群會選擇支持柯。若觀察民進黨過去一年半在網路上的負面聲量主題,則可發現,在疫情解封後,民進黨仍持續累積高負聲量,依序有論文案(14.1%)、台南光電88槍案等黑道爭議(8.8%)、防疫與疫苗政策的檢討(8.4%)、電價上漲(7%)、農漁產品外銷受阻(5.2%)、網軍側翼之亂爭議(5%)、居住正義議題(4.8%)、詐騙猖獗議題(4.4%)、近期的綠電公司等採購爭議(3.7%)、綠營內部派系鬥爭問題(3.6%)等議題在網路發酵。

這些跟民進黨執政有關的負面爭議,形塑了「討厭民進黨」氛圍,也為在野陣營的「下架民進黨」訴求添增了正當性,進而影響透過網路、新聞接收政治資訊的人,促使一部分2020年票投蔡英文的人,轉向支持第三勢力。正如柯文哲日前公開稱「新潮流不倒,台灣不會好」指控新潮流綁架整個民進黨;他在台南競總成立時,也公開質疑3+11政策、高端疫苗採購合約、超思雞蛋爭議等,叫賴清德、民進黨要好好檢討,搭上討厭民進黨風氣的順風車。

▲民進黨:過去一年半 負面聲量話題 主題類聚分析。(圖/QuickseeK提供)
▲民進黨:過去一年半 負面聲量話題 主題類聚分析。(圖/QuickseeK提供)
而為何韓粉轉向不續挺侯?觀察臉書親藍社群當中,有關侯友宜的聲量趨勢,可發現自從5月下旬侯友宜被提名以來,他在泛藍社群中的聲量一直沒有起色,徘徊在1000到3000則之間,未隨著提名加溫呈現上升趨勢。對比4年前,韓國瑜讓泛藍支持者沸騰,如今的侯友宜落差太大,導致對侯沒有信心,不認為他是可以下架民進黨的人選。再加上,由民調交叉分析也能看出,韓粉其實不完全等於國民黨支持者,韓粉實際上對國民黨沒有太強忠誠度,當這些2020投韓的人,看到藍營候選人積弱不振,自然將關注轉向其他人選。

▲臉書親藍社群:侯友宜網路聲量趨勢圖。(圖/QuickseeK提供)
▲臉書親藍社群:侯友宜網路聲量趨勢圖。(圖/QuickseeK提供)
2024大選「四咖賭」熱鬧不已,「討厭民進黨」氛圍被農業部長陳吉仲下台、進口蛋爭議推到近日最高峰,而侯友宜訪美也還未見到立即成效,在這樣的情況下,柯文哲、郭台銘必定還能持續發揮影響力,吸泛藍泛綠的票。




●作者:黎榮章/ Quickseek輿情大數據創辦人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email protected]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跨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