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星切除子宮!恐漏尿、脫垂 新手術免切子宮頸「保住性生活」

▲女性患者面臨子宮切除手術都很掙扎,擔心日後發生漏尿或脫垂,以及影響性生活。(示意圖/Shutterstock)
▲女性患者面臨子宮切除手術都很掙扎,擔心日後發生漏尿或脫垂,以及影響性生活。(示意圖/Shutterstock)

家庭消費中心/綜合報導

許多婦科疾病患者因病切除子宮,例如本土劇演員江泳錡、李沁凝,與藝人和家馨、王婉霏等,每次都引起粉絲不少討論。醫師說,傳統的子宮切除手術須摘除懸吊骨盆臟器的子宮韌帶,可能產生漏尿等後遺症,但現在已有「次全子宮切除手術」,可保住子宮頸,僅切除子宮本體,病人術後可望保有較佳生活品質,也帶給民眾更多選擇。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婦產部婦科主任金宏諺說,不少病人面臨子宮切除手術都很掙扎,除擔心日後會否發生漏尿或脫垂,也擔心影響性生活,而次全子宮切除手術只切除子宮肌瘤、子宮肌腺瘤所在的子宮本體,保留骨盆懸吊韌帶交會的子宮頸,手術後遺症的發生率也可望降低。

▲次全子宮切除術可保留子宮頸,術後可望保有較佳生活品質。(圖/北醫附醫提供)
▲次全子宮切除術可保留子宮頸,術後可望保有較佳生活品質。(圖/北醫附醫提供)
醫曝「次全子宮切除手術」優點

對於次全子宮切除手術的優點,金宏諺解釋,手術不必分離陰道前後壁筋膜,可保持懸吊骨盆韌帶的完整,又能減少膀胱、小腸脫垂和尿失禁的發生,且即便日後仍發生脫垂,保留的子宮頸仍可作為最佳的手術懸吊支點,手術過程不必深入骨盆底部,可避免傷害輸尿管或膀胱。

此外,由於保留子宮頸可使陰道頂端完整,術後性生活將完全不受影響,且因只拿掉子宮體,同時能避免造成腸子沾黏子宮的後遺症,加上心理層面考量,次全子宮切除手術可降低某些病人感覺「切除子宮成為殘障」的衝擊,這些因素都使此手術更為熱門。

50歲以上患者 建議同時拿掉卵

金宏諺並說,沒了子宮體,雙側輸卵管也將變得多餘,可一併摘除,所以對於已滿50歲,或卵巢也有病灶的患者,醫師通常會建議同時拿掉卵巢。 

不過金宏諺強調,次全子宮切除手術也有限制,例如有癌症風險或子宮頸有癌變可能時,將不考慮保留子宮頸,或已有嚴重的腸沾黏使子宮難以分離,或子宮體積過於巨大等。

另子宮體切除後,通常不會再有月經,但有時保留的子宮頸仍存在少許子宮內膜組織,所以術後仍可能有微量月經,也因保留子宮頸,術後須持續每年進行抹片檢查。 

金宏諺指出,切除子宮是令人難過的決定,但隨著高科技耗材的使用,與新技術、新觀念的發展, 醫師會修正傳統作法,以降低手術不適,也有助病人術後及早恢復正常生活。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跨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