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香港民眾為了爭取「真普選」出現「雨傘運動」又稱「佔中」運動;5年後,2019年香港民眾反對政府頒布《逃犯條例修訂草案》,再度走上街頭,爆發「反送中」運動。短短5年,香港接連發生兩次抗爭運動,再加上政局變化,讓大部分的香港人開始出走,也因此有越來越多香港人,來到有地利之便的台灣居住,甚至選擇在台灣定居,申請台灣身分證,但是這對香港人來說,不太容易。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因為喜歡台灣,一整年,會從香港來台灣旅遊3次的45歲港人陳嘉朗,2016年來台灣念書,本來打算利用這機會,在台灣定居。他說「如果我們畢業之後,可以回香港工作2年,再申請回來台灣住1年,就能申請當台灣人,拿身分證。」沒想到,2019年的「反送中運動」,陳嘉朗也沒想到,會徹底改變自己的人生計劃。

他說,「本來2018年畢業,2019年回到香港,卻發生這麼多事」,讓他更沒預料到的是,自己竟然會參選議員,當選議員後,他選擇為選民發聲,或許是命運安排,讓他最終還是回到台灣,因為前「香港議員」的身分,現在他要回香港,反而要冒生命危險。自從2022年,陳嘉朗沒有再踏上香港的土地2年多。

▲曾經是香港議員的陳嘉朗,在2019年香港爆發「反送中運動」後,他來到台灣生活6年,他坦言現在不敢再回到香港。(圖/陳嘉朗提供)
▲曾經是香港議員的陳嘉朗,在2019年香港爆發「反送中運動」後,他來到台灣生活6年,他坦言現在不敢再回到香港。(圖/陳嘉朗提供)
前前後後,陳嘉朗在台灣生活6年,過去每次回香港就會出現的「思台症」,隨著他在台灣生活越久,反而成了「思『香』病」,但陳嘉朗說,「現在的香港變化太大了,已經不是以前的香港了,回去要擔心受怕,每天看新聞就是抓這個抓那個 ,我一堆朋友還在牢裡邊。」他說得直接「我回去幹嘛。至少5到10年內,都不會再回到香港了。」

陳嘉朗順利在2024年1月,拿到台灣身分證,他說「2023年12月底,移民署就已經寄信給我了」,目前他也正在幫母親,申請台灣定居。他表示,港人近年在台灣要拿身分,變得不太容易,台灣對港人移民的政策,因為國安問題,不斷限縮,他能認同,畢竟台灣和中國的緊張關係,不是一兩的天事情。

他也提到,儘管台港人取得合法身分,仍有條件門檻,但每年願意移居到台灣的港澳居民,也確實逐年增加,越來越多,關於香港人取得身分途徑,除了「依親」,還有像他一樣透過「念書」再藉由工作,取得身分,或是透過「投資移民」等方式,而且規定很複雜,光是申請人「身分」就多達43種。而且港人在台工作,取得居留權,也有不少條件限制,不只公司規模要符合標準、薪水也要高於台灣平均薪資兩倍以上,陳嘉朗坦言,標準其實滿嚴格。

▲前香港議員陳嘉朗坦言,歷經過2019年反送中運動後,他從香港來台灣找工作不容易,沒有合法居留權,雇主可能因此不聘用,因此他經歷長達近1年的找工作的「徬徨期」。(圖/記者王郁勳攝)
▲前香港議員陳嘉朗坦言,歷經過2019年反送中運動後,他從香港來台灣找工作不容易,沒有合法居留權,雇主可能因此不聘用,因此他經歷長達近1年的找工作的「徬徨期」。(圖/記者王郁勳攝)
他坦言當初來台灣求職,也面臨找不到工作的「徬徨感」,長達一年,因此他也希望台灣政府,可以放寬香港人在台灣工作的條件限制。像他為了找工作,想在台灣考職業大客車駕駛執照,也因為沒有取得台灣身分,不能考照。

如今,他現在在協助移工的NGO組織工作,一邊繼續深造交通建設博士學位,經常台北、台中兩地跑,現在成為台灣人,有機會,他也希望能加入國軍,為台灣這塊土地貢獻一份心力。


【《跨世代系列論壇》暢談在台港人的移居故事】

NOWnews將於2025年3月8日舉辦《漂泊到台灣難生根?港人的移民與就業挑戰》座談會,邀請特別嘉賓:香港邊城青年秘書長 馮詔天、前香港油尖旺區區議員 陳嘉朗、台灣各大學香港校友會總會榮譽會長 麥業成 、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跨國勞動力管理組組長 蘇裕國,以及台灣青年世代共好協會副理事長 李欣,共同探討港人移居台灣的挑戰、職場融入、身份認同及未來展望。

⏰手刀報名:https://www.accupass.com/go/crossroadHK
● 時間:2025/3/8(六)14:00-17:00
● 地點:財團法人張榮發基金會10樓-1006會議室(台北市中正區中山南路11號10樓)
● 詳情請來信洽詢crossroad@nownews.com
●NOWnews今日新聞FB官方粉絲團、Youtube頻道全程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