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NBA美國職籃(National Basketball Association)西區附加賽中,金州勇士以121:116擊敗曼菲斯灰熊,驚險晉級季後賽正賽,鎖定第7種子席位,下一輪將對決老對手休士頓火箭。然而這場比賽的吹判引發巨大爭議,雙方球迷均對裁判尺度表示不滿。賽後出爐的最後兩分鐘裁判報告顯示,本場共有4次錯誤或漏判,其中勇士隊在兩次判決奉送對手3分,而灰熊隊則因錯誤吹判失去最後絕殺的機會。
根據報告,勇士隊在以下兩次判決中受到影響:
第一次發生在比賽剩1分28秒時,當時勇士以114比109領先。Scotty Pippen Jr.突破失手後,隊友GG Jackson補籃得手,然而慢動作顯示籃球仍在籃筐上方圓柱體內,應該吹判干擾球。裁判卻未做判罰,讓灰熊多得2分。
第二次為比賽剩37秒時,勇士117:113領先,Pippen Jr.反擊上籃時遭到Brandin Podziemski封阻,裁判吹Podziemski犯規。但重播顯示雙方接觸輕微,並無犯規情節,判罰有誤,Pippen Jr.最終兩罰中一,灰熊又額外得到1分。
而灰熊方面也因裁判失誤錯失關鍵得分機會:
第一次發生在補籃干擾球前的同一時間點,1分29秒時,Pippen Jr.切入時明顯遭Draymond Green犯規失去平衡,裁判卻未吹,此為漏判。如果當時吹犯規,Pippen Jr.應有罰球機會,後續也不會發生干擾球事件。
第二次為比賽剩下7.3秒時,灰熊以116:117落後1分,Ja Morant切球後出界,裁判將球權判給勇士。但慢動作顯示球最後觸碰的是Stephen Curry的手,實際應為灰熊球權。此判決直接斷送了灰熊最後的絕殺機會。
勇熊大戰爭議判決多
比賽最後時刻的其他爭議判決也受到關注。灰熊在發邊線球時出現5秒違例,此判罰為正確;而Curry在最後關鍵三分出手與7.3秒時的疑似走步,裁判未吹,報告也確認其動作並無違規。
整體而言,裁判報告顯示錯漏判各兩次,表面上看起來雙方均有獲利。但若結合內容分析,若非最初漏判Draymond Green的犯規,就不會有後續的補籃得分錯判;而灰熊原本握有絕殺機會,也因錯判被剝奪。因此整體而言,勇士略占吹判上的優勢。
此外,勇士隊本場比賽中光是Jimmy Butler與Stephen Curry兩人就獲得了合計31次罰球機會,高於灰熊全隊的23次,也讓部分球迷質疑主場判罰的傾向性。但比賽結果已定,裁判報告僅具參考價值,無法改變戰局走向。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第一次發生在比賽剩1分28秒時,當時勇士以114比109領先。Scotty Pippen Jr.突破失手後,隊友GG Jackson補籃得手,然而慢動作顯示籃球仍在籃筐上方圓柱體內,應該吹判干擾球。裁判卻未做判罰,讓灰熊多得2分。
第二次為比賽剩37秒時,勇士117:113領先,Pippen Jr.反擊上籃時遭到Brandin Podziemski封阻,裁判吹Podziemski犯規。但重播顯示雙方接觸輕微,並無犯規情節,判罰有誤,Pippen Jr.最終兩罰中一,灰熊又額外得到1分。
而灰熊方面也因裁判失誤錯失關鍵得分機會:
第一次發生在補籃干擾球前的同一時間點,1分29秒時,Pippen Jr.切入時明顯遭Draymond Green犯規失去平衡,裁判卻未吹,此為漏判。如果當時吹犯規,Pippen Jr.應有罰球機會,後續也不會發生干擾球事件。
第二次為比賽剩下7.3秒時,灰熊以116:117落後1分,Ja Morant切球後出界,裁判將球權判給勇士。但慢動作顯示球最後觸碰的是Stephen Curry的手,實際應為灰熊球權。此判決直接斷送了灰熊最後的絕殺機會。
勇熊大戰爭議判決多
比賽最後時刻的其他爭議判決也受到關注。灰熊在發邊線球時出現5秒違例,此判罰為正確;而Curry在最後關鍵三分出手與7.3秒時的疑似走步,裁判未吹,報告也確認其動作並無違規。
整體而言,裁判報告顯示錯漏判各兩次,表面上看起來雙方均有獲利。但若結合內容分析,若非最初漏判Draymond Green的犯規,就不會有後續的補籃得分錯判;而灰熊原本握有絕殺機會,也因錯判被剝奪。因此整體而言,勇士略占吹判上的優勢。
此外,勇士隊本場比賽中光是Jimmy Butler與Stephen Curry兩人就獲得了合計31次罰球機會,高於灰熊全隊的23次,也讓部分球迷質疑主場判罰的傾向性。但比賽結果已定,裁判報告僅具參考價值,無法改變戰局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