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歲林女士因糞便潛血陽性,進一步檢查發現罹患低位直腸癌,腫瘤距離肛門僅3公分,若採傳統手術,恐需切除肛門並永久造口。為避免術後失去排便功能,她接受「完全術前放化療」療程,經28天同步放療合併化療,及12次全身性化療後,腫瘤不僅完全消失,且治療至今已15個月仍未復發,成功免於開刀。
成大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詹仁豪說,這種整合式療法為目前新興趨勢,將放療與化療提前在手術前完成,目的是使腫瘤在尚未開刀前即大幅縮小,有機會達到「臨床完全緩解」狀態,病人可不必再挨一刀,也能保留肛門功能與生活品質,特別適用於腫瘤位置較低、傳統手術須面臨重大功能損失的患者。
根據多項研究,接受完全術前放化療的病人,完全緩解率介於28~38%,3年無病生存率可達78%,局部無病復發率超過85%;若腫瘤消退狀況良好,器官保留率可達6~7成,大幅降低永久性造口的需求,且因治療集中於術前,病人整體依從性較高,完成率可達9成以上,遠優於傳統分階段療法。
詹仁豪提醒,對於完全術前放化療,醫界尚未建立一致的標準化流程,放療、化療的搭配可依照病人情形彈性安排,部分可先接受化療作為誘導,或在放療後追加鞏固療程;對於個案是否適合採此療法,應由醫師依據腫瘤位置、大小、擴散風險及患者狀況進行個別化評估。
詹仁豪也說,此策略未必適用於每位病人,但確實為部分直腸癌患者爭取到「免手術、保器官」的可能性,同時為病人生活帶來更多希望。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根據多項研究,接受完全術前放化療的病人,完全緩解率介於28~38%,3年無病生存率可達78%,局部無病復發率超過85%;若腫瘤消退狀況良好,器官保留率可達6~7成,大幅降低永久性造口的需求,且因治療集中於術前,病人整體依從性較高,完成率可達9成以上,遠優於傳統分階段療法。
詹仁豪提醒,對於完全術前放化療,醫界尚未建立一致的標準化流程,放療、化療的搭配可依照病人情形彈性安排,部分可先接受化療作為誘導,或在放療後追加鞏固療程;對於個案是否適合採此療法,應由醫師依據腫瘤位置、大小、擴散風險及患者狀況進行個別化評估。
詹仁豪也說,此策略未必適用於每位病人,但確實為部分直腸癌患者爭取到「免手術、保器官」的可能性,同時為病人生活帶來更多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