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住民語言、傳統技藝等文化不失傳!依據12年國教課綱,高級中等教育階段原住民重點學校應開設6學分原住民族語文課程,教育部國教署持續補助學校課程經費,以支持本土語文課程順利開辦,同時鼓勵學校推動本土語文教育,如國立屏北高中、宜蘭縣立南澳高中,皆運用豐富資源來推動族語,讓學生對原民文化有更深度的認識。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國教署指出,國立屏北高中與國立清華大學合作成立小清華原住民實驗教育班,透過正式課程、社團活動與跨文化交流等多元方式,推動族語學習與原住民文化教育,除了與一般課程同步外,更開設多門原住民族教育課程,涵蓋原住民生態智慧與文化知識體系。學生依族語別分組學習,並參加族語認證考試,近三年中級以上通過率超過9成,累計15名學生取得中高級認證,表現優異。

宜蘭縣立南澳高中,則透過原民文化知識探索與泰雅傳統生活工藝課程,讓學生深入體驗原住民文化精髓。文史探索課程以專題探究及部落踏查為核心,學生親訪耆老、記錄口述歷史,進一步理解泰雅族歲時祭儀與傳統禁忌,建構紮實的族群文化認同;工藝課程聚焦泰雅族的傳統技藝,包括弓織肩背帶、藤編背簍、傳統地機與高織機編織,以及弓箭製作等。學生不僅掌握傳統技術,更結合創新設計理念,嘗試文創商品開發,透過現代媒體平臺推廣傳統文化。

國教署表示,參與學生透過原住民族語文課程及實際體驗,對於原住民族傳統文化、生活習俗都有更深入的理解,期望學生透過學習原住民族傳統文化習俗與深度體驗,進而理解及尊重族群間的文化差異,提升學生對原民文化內涵的認知,展現原民族語課程與生活文化的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