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環境困境難解,為了留住醫師人力,衛福部健保署今(11)日與醫事團體及財政部賦稅署開會研議關於醫師加班費給予免繳所得稅議題。台灣社區醫院協會理事長朱益宏說,希望可因此增加醫師留在醫院的動機;而台灣醫務管理學會理事長洪子仁認為,醫師平均工時長達70至100小時,呼籲政府應比照警消、軍人等特殊職業,對醫院執業醫師的值班費與加班費提供稅務減免。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各界想方設法解決醫療人力缺口。台灣社區醫院協會理事長朱益宏提到,健康台灣委員會指示辦理,盼能增加醫師留任的動機。

朱益宏轉述會議內容,因為醫療環境的不佳,除了護理人力流失,醫師可能會前往診所服務,很大一個原因是不用值夜班,也有很好的稅賦優惠。他表示,每家醫院和診所待遇雖然不同,但目前醫院的醫師所有錢都必須繳所得稅,若是在診所賺到同樣的錢,繳的稅可能會不太一樣。

朱益宏提到,財政部的意見並沒有認為窒礙難行,但幅度上仍希望加班不能無限制,目前初步討論認為是以當月正常工時的50%作為上限。

洪子仁則認為,醫院的醫師離開醫院體系,主治醫師大量流向診所,背後反應出的醫師結構性問題,與不合理的稅負制度密切相關。

洪子仁表示,現行制度下,醫院主治醫師幾乎全數收入列為薪資所得,最高稅率可達40%;反觀診所醫師扣除營運成本後再課稅,稅負上的差異也是導致人才離開醫院體系的原因之一。

醫院主治醫師長年承擔夜間值班、創傷重大手術與急重難罕症照護,洪子仁提到,平均每週工時高達70至100小時,遠超過一般受薪階級職工但其「加班費」卻與薪資一併課稅,無法反映其超時勞動的特殊性與貢獻。

洪子仁呼籲政府,應比照警消、軍人等特殊職業,對醫院執業醫師的值班費與加班費提供稅務減免。這不僅是對醫師勞動價值的基本尊重,更是保障全民就醫權益,避免醫院醫師流向診所造成結構性失衡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