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論壇》單厚之/中醫招惹誰?

▲立法院長游錫堃提議將中醫改名,引起爭論。(圖/翻攝自游錫堃臉書)
▲立法院長游錫堃提議將中醫改名,引起爭論。(圖/翻攝自游錫堃臉書)

文/單厚之

立法院長游錫堃出席國際中醫藥學術論壇開幕式,提議將中醫、中藥改名為台醫、台藥,或改名為漢醫、漢藥,結果引發各界一陣嘲諷,就連民進黨立委何志偉都說,自己改姓「高」也不會變高。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立法院這次臨時會已經列了要處理華航名稱和護照辨識度的案子,雖然預料不會有什麼太驚人的結果,但游錫堃此時拋出這樣的議題,也算是舉一反三、超前部署了。不過游錫堃同時拋出台醫、漢醫兩個名稱,其實意義是截然不同、完全矛盾的。

中文在名稱上凸顯外來的事物由來已久,洋蔥、番茄、番石榴之類的名詞,都很清楚的點出是外國移入的東西;乃至南蠻、東夷、西戎等帶著輕視的稱謂,也都標明了地理上的關係。這根游錫堃所說的,中醫傳到越南被稱為「東醫」基本上是相同的道理。

游錫堃講的「漢醫」,基本上是借用日本的概念和視角,把中國傳入的東西用「漢」來稱呼;而游錫堃提到的「台醫」,則跟韓國的「韓醫」的用法比較接近。雖然都是鄰近國家,但這兩國的概念跟思維其實完全不同。

日本的以「漢」為名,代表的是這東西是從中國移入,並非本土的,這和我們日常用的西洋、東洋概念相同。而韓國用的「韓醫」,講的其實是本土原生、本土特有的,正如韓國申請的這麼多世界文化遺產一樣,有點據為己有的味道,但韓國也發展出自己的特色跟差異性。

游錫堃拋出這個議題後,中醫藥界人士隨即表示,中醫改名沒有太大的問題,但中藥有高達九成五都來自中國大陸,如果改名為「台藥」不僅名實不符,也可能引發中國報復,禁止將相關藥材輸出到台灣。如果從產地的角度來看,把西藥改成「台藥」可能還更有道理一些。

游錫堃的中醫改名之議,仍然不脫逢中必反的思維,因為不想看到「中」,因為不願承認與中國的連結,所以必須要更名。但因為游錫堃對於中醫沒有足夠的認識,對中醫的未來發展沒有想法,所以才會提出兩個完全背道而馳的改名方案。

要把中醫改名為「漢醫」的背後,是把這東西當成舶來品、外來種,既然台灣不是中國的一部分,台灣的「漢醫」也不能是中醫的一部份。但如果按照這樣的邏輯,我們使用的中文、大學的中文系,也都應該改為漢文系才貼切。游錫堃最好也把中文書寫的名字改了,取個漢語拼音的名字才是正道。

要把中醫改為「台醫」的話,則要先回頭問問自己,台醫跟中醫有什麼不同,台醫有沒有自成一個體系、有沒有領先優越之處?還是只是關起門來自己爽,外國人看了還是都叫 chinese medicine ?那反而徒然掉入了「一個中國」的框架下。

游錫堃一向不以理論、邏輯見長,台獨理論顯然也沒有讀通。獨派的主張一向是「一中一台」,兩岸是不同的國家,早期甚至有打麻將一張「紅中」算一台的說法。從獨派的邏輯來看,「中(國的)醫(學)」這個名詞,遠比「漢醫」更能強調其非本土、外來的特質,更能切斷中國與台灣之間的臍帶,又何需改名呢?

話說,游錫堃的「堃」原本是乾坤的「坤」之意,這樣一個來自易經、中國味滿滿的名字,游大院長在建議中醫更名的同時,會不會覺得自己也該改一下?

●作者:單厚之/資深媒體人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至opinion@nownews.com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鞋槓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