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疫苗出現不良反應急喊卡 陳時中讚「負責任的表現」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9)日說明新冠肺炎疫情等防疫作為。(圖/指揮中心提供)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9)日說明新冠肺炎疫情等防疫作為。(圖/指揮中心提供)

記者賴志昶/台北報導

英國藥廠與牛津大學合作研發新冠肺炎疫苗,卻由於一位受試者出現不良反應而暫時中止。對此,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9)表示,國外藥廠願意坦承試驗副作用,是負責任的表現;至於我國曾向牛津大學爭取疫苗授權在台生產,由於考量到生產量體過大,目前已轉向預購方式。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牛津大學與藥廠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合作,研發一款新冠肺炎病毒的疫苗,已在近幾週內邁入臨床試驗第三階段,原被視為最有機會搶先問世的疫苗。

不過,據英國BBC報導,該試驗由於受試者出現不良反應,因此已經喊停,但由於臨床第三階段牽扯到上萬名受試者,測試時間原本就會拉長,甚至可能會達數年才會成功,這其中變數原本就較多。

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今(9)也表示,試驗中出現副作用或不良反應,本來就是臨床試驗研究的其中一環;這家藥廠的試驗是在第二、三期當中,看到一位受驗者發生較嚴重的脊髓炎反應,為了安全起見先喊停,以釐清是否與疫苗接種有關連。

這種嚴謹的研發模式,也是會應用在台灣的疫苗開發上。張上淳說,目前國內疫苗仍處於第一期臨床試驗,現階段最重要的就是安全性,到第二期就會有超過上千人接受試驗,這時候除了安全性之外,就能看到更多個案接受抗體後的狀況,更夠釐清疫苗的安全性與有效性,等到疫苗經過專家會議評估後,就能夠準備好供國人使用。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 今(9)日說明國外疫苗發展等事宜。(圖/指揮中心提供)
陳時中說,臨床試驗本來就是要確認問題、發現問題,最怕的就是有所隱瞞,因此現在國外大藥廠願意把問題公開,這是負責任的表現,應該給予讚賞。

陳時中表示,過去疫苗研發是以數年計算的,但如今由於疫情關係,都要趕在1年內完成,時間上緊縮很多,所有很多國家在臨床試驗時都是二、三期混著做,把觀察期給縮短;有國家可能由於國內疫情嚴重,透過「緊急授權製造」,視疫情狀況來跳過第三期,趕緊將疫苗投入使用以降低社會風險;不過,台灣目前疫情較為和緩,並不需要急著將疫苗投入使用,因此會把觀察期拉長,在研發上會比較嚴謹。

至於先前台灣曾向牛津大學爭取疫苗授權在台生產,陳時中指出,由於國外藥廠生產授權要求的量體較大,若是真的在台生產,可能會壓縮到國內其他的生產量,因此現階段是先轉往預購。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鞋槓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