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論壇》黃創夏/新聞雖有自由權利 媒體也有自律義務

▲中天電視台換照失敗一事,在國內引發不小爭議。(圖/記者陳明安攝,2020.11.01)
▲中天電視台換照失敗一事,在國內引發不小爭議。(圖/記者陳明安攝,2020.11.01)

文/黃創夏

開宗明義,先說結論: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新聞雖然有「自由」的權利,這是被付託的責任,也要有「自律」的義務!

新聞自由的內涵是從業的記者和編輯能夠「暢所當言」;並不保障媒體老闆肆無忌憚和為所欲為,媒體有「編經分離」,編輯台和經營者保持距離的基本分際。

如果做不到「自律」,在公民社會當中自然會受到「他律」,而頻道是「公共財」!

不要什麼都扯入「藍與綠」,這次事件的結局是「不予換照」,且據官方說法是根據六年前的「換照」所設下的一些這次據以評斷的條件,那時的執政當局叫做國民黨!

每當「自律」失控要被「他律」之時,很多人都會高喊:「媒體是第四權」,請問這些「突然省悟過來的衛道者」,是否知道:媒體為什麼是「第四權」?

十八世紀民主啟蒙年代,一位法國的思想家曾說過,社會發展有兩種可能性:一是將不合理的特權日益削薄變少;一種則是有更多的人爭相去搶奪已往祇是由少數人壟斷的特權。

民主,並不保證必是上述發展中的前者,一八六五年到二十世紀初,以民主警察自居的美國在南北戰爭後,工商資本急速擴張,一群群白手起家的工商鉅子、一個個誇言浮詞的政治獵人,一批批肆無忌憚的官僚惡吏,透過民主制度站上舞台,他們疇躇滿志,自認是「成功」的定義者,創出「適者生存」的「適者」規範:「上帝不存在,一切皆可為。」

這段美國史創造出「贜掠政治」,分贜與劫掠當道,是一種政治、經濟、民代和司法體系的被集體收買故事:富者收買政黨,政黨則賣官貪墨,甚至連多位總統都不能免。

在贓掠政治中,政府成分贓之所,政黨是佞悻之輩售官鬻爵議價場,國會公開喊價宛如交易商場,司法的貞操則不必懷疑,當然不會是玉潔冰清。

美國是如何走出這樣的「贓掠」?

美國社會慘痛發現「三權分立」不是萬靈丹,三權可以「制衡」,但也可以「分贓」,一九二九年後,美國社會找到了答案,就是「第四權」,就是透過「第四權」去制衡三權。

然而,三權,可以分贓,四權、五權,其實也可以分贓,都可以是劫掠人民的禿鷹與土狼!

有一個政權和狂人,很快就看到了「第四權」的「工具性格」!

納粹狂人希特勒的暴虐,普世唾棄,但希特勒所「發明」的宣傳技巧,經過了八十多年的歲月,依然是全球政客操作政治公關,奉行不渝的無上法典。

希特勒的公關宣傳靈魂人物是戈培爾,他最精密的心法就是看透人們潛意識的深遠影響力,他把大多數資源投入媒體操作,成功了塑造希特勒的形象。戈培爾認為有效的媒體政治是要將人們「帶離現實」,邁入一個「想像的世界」當中,只有進到了那樣的氛圍,才能產生對潛意識的操控。

戈培爾當時領導下的納粹影像,幾乎百分之九十以上,幾乎都像是模彷美國之好萊塢電影,卻成功的操控一整代「最理智」之日耳曼民族。

戈培爾更運用了大量之好萊塢手法製作新聞影片,包含了運鏡、剪輯、配樂等等手法,藉著鏡頭交錯剪接與音效搭配,呈現出希特勒接受部隊致敬與群眾歡呼的壯闊,不斷地操作政治公關的新聞技巧,成功地營造出集體意志的感染力,也在潛意識中襯托出希特勒是「偉大領袖」的形象。

這些年,當媒體失去「自律」能力,「韓流神話」已經是台灣民主最大的諷刺,第四權被不適當運用已經異化成了是一種「包裝」;民主變成了是媒體公關競賽,來勢洶洶、摧枯拉朽,這才是當下公共領域中,最核心的隱憂!

正如同美國著名史學家布爾斯汀(Daniel Boorstin):「有人天生就很偉大,有人藉豐功偉業造就偉大,有人則是雇用公關人員」。

布爾斯汀點出了一個容易被忽視的真實:許多人都懂得忽略充滿各種媒體空間的廣告,卻很容易忽略掉,無數的公關操作,正在悄悄地操控大眾的心智。

更關鍵的是,這樣的操控是「潛移默化」不帶有「強制」外觀,是透過了「故事」、「內幕」和「議題設定」,讓大眾產生一堆政治所希望的「理所當然」。

這樣的「技術」就是一種「政治」,誰在媒體曝光上占得優勢?誰主導了媒體議程?就是政治上的贏家。

本質與真實,已經不重要了!

一切都是媒體操作暴力,一切化成政治,卻沒人戳破這個虛假的「國王新衣」,只會隨著政客不斷策畫的「操作」而情緒起伏,這才是台灣當下政治喧鬧不停,虛假議題不斷喧嘩,實際上卻毫無生產力的根源!

這樣不能自律的第四權,在民主社會的原則下,人性本惡,當然需要被制衡了。

●作者:黃創夏/資深媒體人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至:opinion@nownews.com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鞋槓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