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論壇》徐佳馨/倒店之後,換誰收攤?

▲台北市東區商圈因店面租金不斷上漲,許多名店紛出走,包括經營近四十年的知名中菜餐廳永福樓。(圖/NOWnews資料照片)
▲台北市東區商圈因店面租金不斷上漲,許多名店紛出走,包括經營近四十年的知名中菜餐廳永福樓。(圖/NOWnews資料照片)

文 / 徐佳馨

上週恰巧有事去上海一趟,中間有在地朋友當地陪,繞繞幾個知名商圈,即使在人稱「魔都」的上海,周間晚上也不見得每個商圈、每座商場、每家餐館都是高朋滿座,這似曾相似的情景,問了朋友,他倒是看得很一般。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那天我們吃的是一間新疆菜,在那個人不算多的商場裡,當晚近乎滿座,菜色不俗之外,定時定點還有舞蹈表演。

「不這樣奮力求生,在這邊還真不好活。」

「台灣人一看到店家收掉,商圈蕭條,就說是經濟不景氣或是時代的眼淚,在我們這邊感受到的是,不是每一個商圈、商城或重劃區都能成功,電商那麼方便,我們不用出門,在家一樣可以買買買,店家不好吃、不好玩,沒有客人上門,收掉也是公道;這種黃梅天,要不是你遠道而來,我是不想出門的。」朋友娓娓講起他的觀察,和消費日常。

這些話聽來一語雙關,不只在講店家,或許也是在講他自己,無論如何,講出來的時候,總是雲淡風輕,在這背後衍生出的種種風雲,又豈是三言兩語道盡?

從數據來看,實體零售業蕭條不只在兩岸,美國也是如此,今年截至4月初,美國零售商共宣佈將關閉5994家店面,此數字已超過去年一整年關閉的5894家店面,如果各種狀況不變,市調單位預計今年倒店速度將持續加速,年底可能達1.2萬家。

實體通路所面臨的壓力,不言可喻。

從這角度來看,街邊店收攤不過是個開始,實體通路接下來所面對的,才是更嚴峻的挑戰。

眾人在討論這事情之際,總會把電商興起認為是原因之一,電商除了不受時空限制先天優勢外,提供的跨品項、全方位與超乎顧客想像的服務質量,是讓消費者產生更深黏著的關鍵,甚至也適應了新消費模式,逢上行動裝置大浪潮,也無怪活得風生水起。

不過,另一個較少人討論的原因,「實體店」是不是太多了?

有美國媒體發現,今日美國當地零售業倒一片,禍端可以追溯到30年前,當時實體零售賺錢容易,零售商們則爭先用這些「快錢」去開新的實體店,一方面打造品牌形象,擴大市佔率,二方面是當時美國房地產市場表現強勁,那時又逢人口紅利期,各家實體店都賺得盆滿缽滿。隨著人均零售額下滑,這些過剩的零售店與購物中心,想要不倒閉,還真是難如登天。

看看美國,再想想台灣,姑且不論過去那段時間以來,房地產一路的豪宅、套房、飯店、商辦,到今日的商場風,經過各家商場競逐,雖是百家爭鳴,其實也各見消長,下一步該倒到誰,或許業者們心中都已經有了答案。

不過,實體店終究還是有它存在的必然,不僅僅是消費行為中還是得「看得到、摸得著」的需求,品牌形象的經營、活動話題的創造,都必須得靠實體店作為平台,才能夠打出聲量,甚至衍生出其他周邊效益;此外,實體店作為退換貨平台所節約的物流費用等等,都是虛擬所不易取代的優勢,無須太過恐慌。

對於在商店、商場、商圈看不到人潮而產生焦慮的業者,與其花時間在時代浪潮裡哭泣,不如好好想辦法做特色搏生機。

至於那些沉湎在感嘆之中的人事物,就只能讓祝福他們自求多福了。

●作者:徐佳馨/住商不動產企研室經理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至opinion@nownews.com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鞋槓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