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論壇》徐佳馨/高齡化少子化下該注意的事

家中長期持有的不動產,面臨需要移轉時應注意法律與稅務問題。(圖/信義房屋提供)
家中長期持有的不動產,面臨需要移轉時應注意法律與稅務問題。(圖/信義房屋提供)

文 / 徐佳馨

彷彿就像約好了,最近幾位友人或是轉介而來的朋友,紛紛來詢問家中長期持有的不動產,面臨需要移轉時所應該注意的法律與稅務問題。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閒聊的過程中,除了價格之外,也會想要知道,要接下這「天上掉下來的禮物」,得要付出多少代價?如果真要繳得多,那麼怎樣做才能趨吉避凶。

這得感謝媒體從遺贈稅率調整、遺贈不動產移轉遭課重稅等案例報導,讓擁有富爸媽的子女,或是本身就是富爸媽的房屋持有人,開始警覺這些受贈的資產,如果沒有規劃,將會在未來成為大禍,而不像過去一樣,傻傻買賣,收到稅單之後才發現一切為時已晚。

怎麼說呢?依照現行規定,只要是贈與或是繼承取得不動產,之後要買賣移轉,在成本認定上都是用房屋加上土地的公告現值,因為這個價格遠低於市價,所以如果用市價出售,扣下超低成本,就會出現超高交易稅。舉個例子來說,如果張先生受贈一間市價3000萬的房子,但房屋現值加上當年度土地公告現值約500萬,屆時若張先生打算以市價3000萬出售,在其他成本不計算的情境下,不會被視為3000萬減去3000萬,而是被視為3000萬減去500萬,獲利2500萬,隨後就要以這獲利按照規定繳稅。

對於一般中產家庭,得繳這麼高的稅,就是一場橫禍。

相較之下,子孫爭產、兄弟鬩牆、父子失和等等因為財產衍生出來的是是非非,都不如收到稅單後驚惶失措來得真實。對於家中有資產的家長們來說,建議三個方向應該預作準備。

首先,盤點手上資產。國人「有土斯有財」的概念,讓持有多筆房產成為習慣,不過因為近幾年稅基調整,許多不動產持有成本已經水漲船高,造成持有人的負擔,評估房屋稅、地價稅、管理費等持有成本,如果太高,日後又不容易增值、移轉難度又高的,應該趁著世道不錯,思考汰弱留強,將現金做更好的運用。

其二,預做資產規劃。若有手邊打算移轉的不動產,除了價格外,評估土地增值稅是首要之務,若持有時間長,土地增值稅驚人的個案,持有者就得思考等待繼承之後如何規劃;而打算為子女購置不動產者,贈與現金進而購買,以墊高成本,日後要出售才不會「誤觸地雷」,資產規畫除了處分外,如何使用、收益,取得者未來要如何移轉才能達到最佳節稅效果,最好是能在一開始的時候就尋求專業會計師或是代書的協助,才能趨吉避凶。

最後,雖說很多人不打算在生前就先把財產分配好,以避免子孫不肖,可是,有些事情還是長輩說了算,實際案例上,多得是兄弟姊妹相爭,對簿公堂之後,就是老死不相往來,如果能透過法律和銀行協助,將資產和平移轉,即使有話,也能預做風險控管,若亡者有靈,長輩在九泉之下也不至於看到家庭倫理大悲劇了。

這些年,台灣出生率在世界各國敬陪末座,按照這個發展走下去,除了數量減少外,人口結構終將會以高齡者為主,這也是許多人長線看壞台灣房地產的重要理由。不過,在房市因人口結構改變而崩盤之前,家中長輩有資產的幸運兒們,與其聽聽某些先知們論述未來房市一片黑暗,擔憂房市無望,還不如趕緊預做規劃,趨吉避凶,才是首要之務。

●作者:徐佳馨/住商不動產企研室經理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至opinion@nownews.com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AI倪珍報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