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復新常態生活!陳秀熙提2件事:不能只靠控制疫情

▲新冠肺炎持續至今,台大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今(6)日表示,應運用流行監測及口罩政策,恢復新常態生活。(圖/記者林柏年攝,2020.8.27)
▲新冠肺炎持續至今,台大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今(6)日表示,應運用流行監測及口罩政策,恢復新常態生活。(圖/記者林柏年攝,2020.8.27)

記者許若茵/台北報導

新冠肺炎持續至今,台大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今(6)日表示,現行疫情大流行下,高度管理措施影響醫療量能,也造成民眾精神心理壓力,若想要解決此問題,應有過渡期走向地方流行,運用流行監測及口罩政策,恢復新常態生活。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陳秀熙說明,現行疫情大流行的狀況下,多用集中規範的隔離檢疫高度管理措施,因此會產生如產生醫療緊縮,影響醫療人力、民眾害怕感染、長期實施NPIs,造成精神心理壓力,生活緊張和黑數汙名等狀況,破壞新常態生活。

若要解決這些問題,陳秀熙直言,不能只靠疫情控制,想要解除部分NPIs、境外解封、去汙名化,世界衛生組織提出過渡期,運用流行監測及口罩政策,恢復新常態生活。

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預防醫學與流行病學研究所研究助理黃聖雯分享,目前歐洲、北美洲各國管制措施多從硬性規定轉變為軟性建議,僅少數國家如德國、西班牙在醫療機構及公共運輸上需要戴口罩,瑞典、芬蘭等國家都已取消口罩禁令。

黃聖雯也提到,亞洲多採條件式放寬,例如越南、菲律賓、印度等國在公共場所、封閉環境與公共運輸上需要戴口罩,韓國、日本等國則是無法保持距離場所需要戴口罩,另如新加坡僅室內環境需要,室外環境可自行決定,但鼓勵佩戴,且人與人之間無須安全距離。

台北醫學大學口腔醫學院教授陳立昇提醒,回到新常態生活後,應使用監視系統以避免大流行再次發生,可透過醫師、實驗室、公衛部分監視新病例產生,以及是否有新變種病毒,並可透過抽樣抗原檢測、血清抗體調查了解感染盛行率和評估族群免疫情形。

陳立昇進一步指出,地方流行監視包含利用症狀監視家戶接觸者與未施打疫苗的接觸者、以診斷為目的的定點或汙水監測,檢測策略也要針對高風險的特定族群,並一定要進行陽性個案的全基因定序抽樣分析,偵測新變種病毒,以及將住院、加護病房或發病率和檢測陽性率加入經濟和社會指標,取代大規模篩檢、輕症或無症狀監視、接觸者疫調,藉此回歸正常生活。


※【NOWnews 今日新聞】提醒您:
因應新冠肺炎疫情,疾管署持續加強疫情監測與邊境管制措施,國外入境後如有發燒、咳嗽等不適症狀,請撥打「1922」專線,或「0800-001922」,並依指示配戴口罩儘速就醫,同時主動告知醫師旅遊史及接觸史,以利及時診斷及通報。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AI倪珍報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