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宋恭源指出,過去幾十年來,台灣有好多的人一起努力才有今天,台灣是科技之島,大家都在談科技,社會資源更是一直往科技走,反觀人文這塊就被忽略掉,他一直在想,除了政府的力量外,企業還能做什麼?因此有了「點亮閱讀之光」的想法,想要趁這個機會,把好的書、企業前輩們的自傳,送給全台中學大學或各地圖書館,讓年輕人有機會看到,「只要一本書有20人看,那麼會有超過100萬人讀到、獲得啟發」。

嚴長壽感嘆,以前的教育是,家庭教育到學校教育,再到社會教育,但現在透過科技,這三個程序被打破,變成小孩、老師、政府、教育單位通通都沒準備好,只能被科技主宰,人類將變得更加弱勢。他認為,唯有閱讀可以讓人遠離科技焦慮,也能當成是一種修行與修練。
與宋恭源原本就是朋友的林懷民笑說,每次見到宋,都會被問「最近讀什麼書?」有時候也不好意思,因為自己也是幾乎天天滑手機,但他感佩宋的理念,也分享其實社會上有許多單位也正在為孩子的閱讀努力,像是他知道新港文教基金會在地方學校圖書館辦了許多活動,讓孩子天天跟書在一起,讓孩子能安靜的獨處認識自我,不用像用手機那樣最後變得焦慮。
而曾縱橫金融、科技、電信與媒體領域的張孝威提到,年輕一代把閱讀淡忘,其實活到老學到老最好的方式就是閱讀。他提到自己前一個工作是媒體,坦言媒體對社會有副作用,因為廣泛的傳播,讓大部分尤其是檯面上的人,變成最重視如何包裝自己,而過度的包裝就會讓人們忘掉價值觀,如誠信、團體的互信、謙虛與包容都是,而書中不同的人生歷練,透過閱讀能內化到自己內心,也才能讓這些價值觀更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