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世代/流浪狗絕育成效遭質疑 動保團體籲檢討補助政策

▲台灣防止虐待動物協會執行長姜怡如呼籲政府檢討TNvR補助政策,並訂出減少流浪動物數量的政策目標。(記者陳建彰攝)
▲台灣防止虐待動物協會執行長姜怡如呼籲政府檢討TNvR補助政策,並訂出減少流浪動物數量的政策目標。(記者陳建彰攝)

記者甘庭嘉/台北報導

「零撲殺」政策上路6年多,為了減少流浪動物數量,政府祭出TNvR措施、透過誘捕絕育來管控,然而流浪動物處境是否改善,專家意見不一。近日呼籲恢復流浪動物安樂死的爭議再起,《NOWnews今日新聞》今(23)日舉行跨世代系列論壇邀請各方專家同台討論。TNvR是否有效?國立中興大學動物科學系助理教授林怡君指出,TNvR有機會做到減少動物繁殖,但後續問題仍多,包括近期發現野生動物感染狂犬病,令人對TNvR的成效打問號;而台灣防止虐待動物協會執行長姜怡如認為,實施高強度的TNvR才有效益,因此政府應該去檢討現行的補助計畫,也呼籲政府提出政策目標,解決流浪動物過多的問題。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管控流浪犬隻的作法上,許多縣市提出「精準捕捉」的概念,將民眾通報凶猛、有攻擊行為的犬隻捕回收容所,其餘的在完成絕育工作後,再回放到原地,也就是所謂的TvNR,Trap(誘捕)、Neuter(絕育)、vaccination(疫苗施打)與Return(回置)。

對於TNvR的施行效益,林怡君認為,如果源頭管理不做好、才會需要不斷進行流浪動物絕育。雖然TNvR有機會做到減少動物繁殖,但是後續還是會衍生很多問題,例如收容或流浪動物的生活品質不好,而環境中仍有游蕩動物,可能造成糞便汙染、或是人畜共通傳染疾病等問題。

此外,TNvR中的v是指注射狂犬病疫苗,但是只要是溫血動物其實都有機會感染狂犬病,「流浪動物游蕩在淺山區跟人類的社區中,是否造成另一波狂犬病感染呢?」近期也在苗栗發現鼬獾感染狂犬病,令人質疑究竟TNvR是否有效。

台灣防止虐待動物協會執行長姜怡如強調,實施TNvR這麼久以來,要檢討的是既然中央及地方政府都有進行相關補助,但為何成效仍不符期待?

姜怡如認為,進行高強度的TNvR、在最短時間內絕育最多數量的動物,才能預防繁殖,「現在是這裡做一點、那邊做一點,沒有被統整」,因此政府應檢討現行的補助計畫跟政策,讓TNvR更有效,也應該訂出政策目標,例如幾年內要解決流浪動物數量過多的問題。

除了TNvR的執行成效需要進一步檢討之外,「餵養問題」也是爭點之一,因為若讓民眾對流浪動物進行餵食,在TNvR目前的執行效果有限之下,可能導致犬隻的壽命延長併進行繁衍,甚至侵害野生保育動物。

針對餵養問題,林怡君指出,應減少流浪動物的餵養,因為餵養會增加環境對動物的容許量,而且藉由餵食的動作,甚至可能影響野生動物的習性,這也是為何世界動物衛生組織提倡避免餵食。

姜怡如則認為,不可能完全禁制人民餵養動物,「流浪動物的族群管理一定要關心到個體動物的福祉」,既然無法完全禁止,更有效的做法應該是去管理餵養行為,透過餵養作為誘捕、管理的手段,應該是可行的方式。

更多「跨世代浪浪安樂」相關新聞。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AI倪珍報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