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小英卸任倒數/非核家園神主牌變爭議牌 能源轉型非滿盤皆輸

▲蔡政府執政8年,與能源政策沾邊的話題吵也吵不完,不僅電價上漲、國營事業面臨巨額虧損、停跳電頻傳等引發民怨,「非核家園」也從神主牌變成「爭議牌」,不過,細究執政期間能源轉型的成果其實也並非滿盤皆輸。(unsplash圖庫)
▲蔡政府執政8年,與能源政策沾邊的話題吵也吵不完,不僅電價上漲、國營事業面臨巨額虧損、停跳電頻傳等引發民怨,「非核家園」也從神主牌變成「爭議牌」,不過,細究執政期間能源轉型的成果其實也並非滿盤皆輸。(unsplash圖庫)

記者鄭妤安/台北報導

小英政府執政8年與能源政策沾邊的話題吵也吵不完,不僅電價上漲、國營事業面臨巨額虧損、停跳電頻傳等引發民怨,「非核家園」也從神主牌變成「爭議牌」,不過,細究執政期間能源轉型的成果其實也並非滿盤皆輸,只是政治口水淹腳目、電力供應問題實在棘手,使得四接卡環評影響電源供需與區域平衡,以及核電廠的走向,皆成為蔡政府遺留給新政府最受關注的能源難題。

蔡政府520卸任前夕,北部地區突於近1個月內頻傳停電事故,穩定供電爭議再起,連帶核電議題甚囂塵上。事實上,自2021年發生303、513、517大停電起,各界開始拿著放大鏡檢視台電,在野黨一遇到機會便砲火猛攻,「大到電廠、小到人孔蓋都變成缺電的理由」,供電不穩、電價上漲藍白立委都能歸咎於「能源政策錯誤」,與此同時,媒體也緊抓流量密碼,大小停電報導都不放過,儘管台電拿出數據證明「過去10年間停電事故次數減少7成」等亮眼成績,依然躲不過成為「眾矢之的」的命運。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然而,這一切都是其來有自。回想2015年時蔡英文參選總統前,曾承諾「執政後不會缺電」, 並會逐步達成非核家園理想,搭配減煤、增氣、展綠等政策,以「2050淨零排放」為目標。若一一從民眾以及在野黨的角度檢視小英政府在能源方面的政績,易顯得格外諷刺。執政8年,台灣經歷4次大停電,期間小型跳電停電事故頻頻,加上任期調漲電價高達33%,民怨早已沸騰難以消弭。

▲蔡政府執政8年電費調整歷程。(圖/NOWnews)
▲蔡政府執政8年電費調整歷程。(圖/NOWnews)
蔡英文過去宣示,保證電價10年不大漲,當時以「節能、降成本、修電業法」3大理由確保實現承諾, 豈料,俄烏戰爭爆發,國際燃料成本飆升,台電虧損嚴重,大家或多或少都能理解,這是一個「不得不」調漲電價的情況,然而,3理由承諾在先,國際情勢詭譎多變,這是一個政府能展現韌性的機會,卻沒能好好把握,恐怕才是失去民心的關鍵。

除此之外,蔡政府引以為傲的「能源轉型」政策也多次出現跳票,不僅太陽光電裝置容量、離岸風電風機雙雙未達標,距離原先設定2025年發電配比調整目標「50%天然氣、30%燃煤、20%再生能源」也仍有一大段距離。截至目前,天然氣發電占比仍未達到50%,燃煤發電尚無法調降,再生能源僅9.5%,經濟部於去年坦承,2025年再生能源發電量僅能達到15%,原目標需延後一年才能實現。

▲(圖/NOWnews製圖)
▲台灣截至2023年發電結構。(圖/NOWnews製圖)
再者,政府對於綠能發電投資龐大,減碳成效卻在全球後段班,且綠電經營弊案頻傳,有與黑金掛勾的疑慮,民眾觀感不佳,也等同是給了在野立委處處挑刺的機會。儘管如此,細究小英政府8年來的努力,卻也值得嘉許,我國近5年再生能源裝置容量平均年增21.9%,成長速度高於全球平均,且光電加風電的裝置容量達到13.9GW,是2016年的7倍;截至2023年底,再生能源滲透率達35.45%,創歷史新高,同時,太陽光電併網量2.5GW,雖未達標,但已是2016年的將近10倍;離岸風電方面,已完成2.25 GW風場建置,除了領先亞太地區民主國家,也是世界上少數離岸風電突破2GW的國家;去年,台電提出「強韌電網韌性計畫」,雖然計畫才剛執行不久,尚未有明顯成效,卻也是在為未來提升電網面對突發事故的因應能力鋪路。

然而,電價上漲、國營事業虧損嚴重、供電不穩、能源政策頻跳票等爭議實在太多,產業、工商界與在野黨一致將矛頭指向蔡政府「緊抱非核態度強硬」,以致忽略政策值得肯定之處。8年的時間,核一、核二進入除役,核四則是在2021年商轉公投中,遭到民意否決,核三1號機、2號機也將於今明兩年停止運轉,對此,各界盼政府能順應國際對核能態度的風向轉變,紛紛提出核電廠延役倡議,但無論核電廠延役或除役,背後都得經過縝密規劃,這與四接卡環評影響電源供需,皆是蔡政府遺留給新政府的問題中,最受關注的能源難題。

更多「520小英卸任倒數」相關新聞。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鞋槓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