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式法國麵包(Banh Mi)在澳洲走紅,從都市到偏鄉,從越裔社區擴散到主流市場,這款起源於殖民時期的街頭美食,已成為澳洲勞工與上班族的新寵。根據《VNExpress》報導,許多澳洲人在品嚐過這道結合法式長棍與越南在地食材的麵包後,興起「想飛越南旅遊」的念頭。
越式法國麵包由法式長棍麵包(baguette)演變而來,外皮酥脆、內裡鬆軟,夾入豬肝醬、美乃滋、醃菜、香菜與辣椒等餡料,風味濃郁卻不油膩。這樣的組合成功擄獲澳洲人的味蕾,尤其受到勞動階層喜愛。
報導指出,1980年代越戰後大批越南人移民澳洲,開始在雪梨、墨爾本等地開設麵包店,最初只服務越南社群。但從2000年起,越來越多澳洲人開始認識並接受這道異國美食,如今麵包店已拓展到各地,甚至是澳洲內陸地區。
在維多利亞省Carrum Downs開設餐廳的越南移民Kelly Le回憶,2017年開店時,附近居民對越式法國麵包一無所知,「一開始他們走進來問有沒有賣牛肉河粉,甚至有人以為這裡是中國餐館」,直到某位當地的工廠工人吃過後驚艷,口耳相傳下,整個工廠的人都成為常客。
另一位在澳洲開店的老闆表示,當地越南人不多,但正因外食選擇有限,他決定開一家麵包店填補市場空缺,「我們會耐心向顧客解釋為什麼會有豬肝醬、為什麼會有醃菜,結果大家都很樂於嘗試。」
報導也提到,越南料理價格親民,吸引不少澳洲人,一份充滿手工製作與風味層次的麵包,售價大約在5至6澳幣之間(約在100元至120元台幣之間),比起動輒9澳幣(約180元台幣)的土耳其烤肉(kebab)更划算。
除了飽足感與價格優勢外,《VNExpress》也指出,越南麵包背後蘊含的是移民文化的融合與堅韌,正是這樣的「小麵包」,搭起文化理解的橋梁,甚至有人吃過之後不只成為主顧,還跑來問:「我要去越南玩,你覺得我該去哪?」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報導指出,1980年代越戰後大批越南人移民澳洲,開始在雪梨、墨爾本等地開設麵包店,最初只服務越南社群。但從2000年起,越來越多澳洲人開始認識並接受這道異國美食,如今麵包店已拓展到各地,甚至是澳洲內陸地區。
在維多利亞省Carrum Downs開設餐廳的越南移民Kelly Le回憶,2017年開店時,附近居民對越式法國麵包一無所知,「一開始他們走進來問有沒有賣牛肉河粉,甚至有人以為這裡是中國餐館」,直到某位當地的工廠工人吃過後驚艷,口耳相傳下,整個工廠的人都成為常客。
另一位在澳洲開店的老闆表示,當地越南人不多,但正因外食選擇有限,他決定開一家麵包店填補市場空缺,「我們會耐心向顧客解釋為什麼會有豬肝醬、為什麼會有醃菜,結果大家都很樂於嘗試。」
報導也提到,越南料理價格親民,吸引不少澳洲人,一份充滿手工製作與風味層次的麵包,售價大約在5至6澳幣之間(約在100元至120元台幣之間),比起動輒9澳幣(約180元台幣)的土耳其烤肉(kebab)更划算。
除了飽足感與價格優勢外,《VNExpress》也指出,越南麵包背後蘊含的是移民文化的融合與堅韌,正是這樣的「小麵包」,搭起文化理解的橋梁,甚至有人吃過之後不只成為主顧,還跑來問:「我要去越南玩,你覺得我該去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