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滿為24節氣之一,通常會落在每年5月20-22日之間,今年為5月21日,通常這時北方夏熟作物子粒逐漸飽滿,早稻開始結穗,因此小滿的含義包含了,是夏熟作物籽粒開始飽滿,但還未成熟,只是小滿的狀態。清水孟國際塔羅小孟老師提供小滿6禁忌幫你轉轉運,同時有中醫師,提供養生法。今天除了是小滿,台灣在2014年的同日發生臺北捷運隨機殺人事件,造成4死24傷,兇嫌鄭捷於2年伏法遭槍決。

▲俗諺說:「小滿天,雨水相趕」,意指此時節降雨頻繁,天氣悶熱潮濕,也正是梅雨季節的開端。(圖/記者陳明安攝) 🟡小滿日「中醫師養生三原則」
近日氣溫有感飆升,伴隨著夏季第二個節氣「小滿」到來,悶熱潮濕的天氣常常讓人有氣不舒坦、倦怠之感。明華馬光中醫診所周亞錚醫師指出,小滿時節象徵天地萬物蓬勃生長,氣候逐漸炎熱潮濕,最常受到「暑、濕、熱」的影響,引發身體不適。俗諺說:「小滿天,雨水相趕」,意指此時節降雨頻繁,天氣悶熱潮濕,也正是梅雨季節的開端。
🟡小滿日常見三大不適症狀
1體內濕熱
表現為食慾不振、腹脹、大便黏滯或解不淨感、身體沉重、倦怠乏力等症狀。中醫認為這多與脾氣虛弱、濕濁內生有關。「脾為生痰之源」,若傷脾胃而使其失去運化功能,造成水濕內停,便容易形成濕熱困脾的表現。
2濕疹、皮膚癢症
悶熱氣候使得濕熱上蒸肌膚,容易誘發或加重各類皮膚問題,如濕疹、蕁麻疹、香港腳等,表現為紅腫、搔癢難耐,甚至滲液結痂。
3中暑不適
隨著氣溫升高,小滿也進入中暑的高風險期。中醫將中暑分為陽暑與陰暑兩類,兩者皆因暑熱影響人體調節機能,但成因與表現略有不同,陽暑多發生於烈日曝曬之後,或是高溫濕悶環境中活動者,症狀包括頭暈、面紅、口渴、大量出汗、心悸、煩躁甚至昏厥。陰暑則常發生在頻繁進出室內外、溫差大的環境,或為了消暑而過度飲用冷飲,造成汗出不暢、熱氣無法宣洩,困於體內而中暑。常見症狀包括:身體發熱但無汗、四肢痠痛疲倦、噁心想吐、食慾不振、頭暈頭痛等。

▲中醫師建議,小滿日避免吃生冷、甜膩、奶類等重口味食物。(示意圖/取自photoac) 🟡中醫小滿保養:健脾胃、去濕氣、防中暑
針對小滿時節常見的三大不適症狀,醫師建議可以從調理脾胃著手,增強體內水濕代謝功能。飲食方面可選擇健脾祛濕的食材,如山藥、白扁豆、薏苡仁、茯苓等,避免油膩厚味及冰冷食物。若濕熱不解,容易誘發皮膚紅腫、搔癢,飲食宜避免重口味、奶類、甜食等,也可善用薏仁、紅豆、冬瓜等去濕食材。此外,面對陽暑與陰暑的雙重挑戰,需要慎防暑熱,例如:外出防曬,進入室內冷氣房前先在交界處適應溫度、把汗擦乾以避免劇烈溫差,以及避免過度飲食冰冷之物等,才能真正防範中暑上身。
🟡命理師5月21日小滿日6禁忌
清水孟國際塔羅小孟老師在臉書上指出,小滿為5月21日,太陽過黃經60度,此時稻榖逐漸成熟稱為小滿,小滿節氣後氣溫升高,雨水變多因此濕氣變重,養生必需去溼,可多吃綠豆,冬瓜、薏苡仁與山藥。同時提供6禁忌幫助大家招財旺運。
禁忌1:忌露肚臍
小滿時空氣濕氣較重,晚上睡覺時要蓋涼被,以免睡著時露出肚臍被涼風或者冷氣吹入,導致溼氣入體影響健康。
禁忌2:忌生冷飲料
今天天氣溫逐漸上升,許多人會想喝生冷飲品,但容易喝太冰導致頭暈與心血管快速收縮,因此建議多喝常溫飲品。
禁忌3:不要浪費米食
小滿為穀物豐收之時,因此不宜浪費米食以免導致財運不順,一整年吃不飽喝不足。
禁忌4:禁吃助溼食物
小滿天禁吃助溼食物,如生蔥、生薑、生蒜、茄子、蝦、蟹,以免引發溼疹、風濕疹。
禁忌5:少熬夜
小滿日晝長夜短,氣溫逐漸升高,人體的機能消耗過大,也會導致人容易疲勞,若熬夜容易引發便秘,頭髮癢喉嚨不適。
禁忌6:不要吃隔夜菜
小滿天氣溫上升,容易潮濕,病毒細菌滋生,因此隔夜菜容易滋養病菌,吃下後容易導致腸胃炎或腹瀉。

▲2014年的5/21是,鄭捷犯下北捷隨機殺人案,在去年10周年時,江子翠站外面舉辦追悼會,有民眾前往獻花。(圖/記者張志浩攝) 🟡2014年鄭捷犯下北捷隨機殺人案
在2014年5月21日下午在臺北捷運板南線的龍山寺站和江子翠站之間的列車上,兇嫌鄭捷於16時22分至16時26分在車廂內行兇,隨後於江子翠站遭員警和民眾制伏,該起事件共造成4死24傷,是臺北捷運1996年通車以來,首起致命攻擊的犯罪事件。2016年4月22日中華民國最高法院三審維持死刑原判。2016年5月10日執行槍決。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近日氣溫有感飆升,伴隨著夏季第二個節氣「小滿」到來,悶熱潮濕的天氣常常讓人有氣不舒坦、倦怠之感。明華馬光中醫診所周亞錚醫師指出,小滿時節象徵天地萬物蓬勃生長,氣候逐漸炎熱潮濕,最常受到「暑、濕、熱」的影響,引發身體不適。俗諺說:「小滿天,雨水相趕」,意指此時節降雨頻繁,天氣悶熱潮濕,也正是梅雨季節的開端。
🟡小滿日常見三大不適症狀
1體內濕熱
表現為食慾不振、腹脹、大便黏滯或解不淨感、身體沉重、倦怠乏力等症狀。中醫認為這多與脾氣虛弱、濕濁內生有關。「脾為生痰之源」,若傷脾胃而使其失去運化功能,造成水濕內停,便容易形成濕熱困脾的表現。
2濕疹、皮膚癢症
悶熱氣候使得濕熱上蒸肌膚,容易誘發或加重各類皮膚問題,如濕疹、蕁麻疹、香港腳等,表現為紅腫、搔癢難耐,甚至滲液結痂。
3中暑不適
隨著氣溫升高,小滿也進入中暑的高風險期。中醫將中暑分為陽暑與陰暑兩類,兩者皆因暑熱影響人體調節機能,但成因與表現略有不同,陽暑多發生於烈日曝曬之後,或是高溫濕悶環境中活動者,症狀包括頭暈、面紅、口渴、大量出汗、心悸、煩躁甚至昏厥。陰暑則常發生在頻繁進出室內外、溫差大的環境,或為了消暑而過度飲用冷飲,造成汗出不暢、熱氣無法宣洩,困於體內而中暑。常見症狀包括:身體發熱但無汗、四肢痠痛疲倦、噁心想吐、食慾不振、頭暈頭痛等。

針對小滿時節常見的三大不適症狀,醫師建議可以從調理脾胃著手,增強體內水濕代謝功能。飲食方面可選擇健脾祛濕的食材,如山藥、白扁豆、薏苡仁、茯苓等,避免油膩厚味及冰冷食物。若濕熱不解,容易誘發皮膚紅腫、搔癢,飲食宜避免重口味、奶類、甜食等,也可善用薏仁、紅豆、冬瓜等去濕食材。此外,面對陽暑與陰暑的雙重挑戰,需要慎防暑熱,例如:外出防曬,進入室內冷氣房前先在交界處適應溫度、把汗擦乾以避免劇烈溫差,以及避免過度飲食冰冷之物等,才能真正防範中暑上身。
🟡命理師5月21日小滿日6禁忌
清水孟國際塔羅小孟老師在臉書上指出,小滿為5月21日,太陽過黃經60度,此時稻榖逐漸成熟稱為小滿,小滿節氣後氣溫升高,雨水變多因此濕氣變重,養生必需去溼,可多吃綠豆,冬瓜、薏苡仁與山藥。同時提供6禁忌幫助大家招財旺運。
禁忌1:忌露肚臍
小滿時空氣濕氣較重,晚上睡覺時要蓋涼被,以免睡著時露出肚臍被涼風或者冷氣吹入,導致溼氣入體影響健康。
禁忌2:忌生冷飲料
今天天氣溫逐漸上升,許多人會想喝生冷飲品,但容易喝太冰導致頭暈與心血管快速收縮,因此建議多喝常溫飲品。
禁忌3:不要浪費米食
小滿為穀物豐收之時,因此不宜浪費米食以免導致財運不順,一整年吃不飽喝不足。
禁忌4:禁吃助溼食物
小滿天禁吃助溼食物,如生蔥、生薑、生蒜、茄子、蝦、蟹,以免引發溼疹、風濕疹。
禁忌5:少熬夜
小滿日晝長夜短,氣溫逐漸升高,人體的機能消耗過大,也會導致人容易疲勞,若熬夜容易引發便秘,頭髮癢喉嚨不適。
禁忌6:不要吃隔夜菜
小滿天氣溫上升,容易潮濕,病毒細菌滋生,因此隔夜菜容易滋養病菌,吃下後容易導致腸胃炎或腹瀉。

在2014年5月21日下午在臺北捷運板南線的龍山寺站和江子翠站之間的列車上,兇嫌鄭捷於16時22分至16時26分在車廂內行兇,隨後於江子翠站遭員警和民眾制伏,該起事件共造成4死24傷,是臺北捷運1996年通車以來,首起致命攻擊的犯罪事件。2016年4月22日中華民國最高法院三審維持死刑原判。2016年5月10日執行槍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