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已連續8週上升,今年7至8月可能達到高峰,疾管署預估將有170萬人染疫,民眾只要有相關症狀就應做快篩檢驗,不過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張峰義提醒,若本身是「免疫低下族群」,就算首次快篩是陰性,也建議24至48小時再篩一次,因為重症住院率比一般人高17%,「與其猜測是否確診,不如多篩一點。」
張峰義表示,台灣每5人就有1人是新冠高風險族群,包括65歲以上、孕婦、抽菸(包括已戒菸者)、心血管疾病、肥胖、癌症、慢性肺病等,這些族群死亡率比一般人高10倍;長者部分,相較於18至49歲,50至64歲死亡率增5.5倍、65至74歲增22.7倍、75歲以上增116.4倍。

▲台灣每5人就有1人是新冠高風險族群,尤其免疫低下族群,對防疫應該要更加重視。(圖/NOWnews資料畫面) 「各式免疫低下患者住院風險,可以是一般人的4倍至17倍」,台灣移植醫學學會李志元秘書長說明,「免疫力低下患者的身體就像是一間沒有足夠清潔工的房子,一旦受到病毒感染,病毒很難被清除乾淨,這個『房子』還可能成為孵化變種病毒株的溫床,成為社區健康的隱憂。」
張峰義強調,免疫低下族群,常因爲免疫反應不典型,出現「無發燒、快篩陰性」的情況,但現實是,患者已經有下呼吸道感染等,往往就會錯過最佳治療期;此外,這些族群就算完整接種新冠疫苗,疫苗產生的保護力也不及一般人,抗體會衰退得更快。

▲台灣感染症醫學會透過記者會,呼籲免疫低下民眾應多快篩、檢查,以免錯過新冠最佳治療期。(圖/記者張志浩攝) 台灣感染症醫學會建議民眾和醫療人員,近期應該強化檢測流程,如果病患第一次快篩是陰性,仍建議24至48小時後再篩一次,並運用PCR診斷工具幫助重症高風群,同時,醫界也提出以下「打、洗、戴、篩、問」防疫具體行動,強化民眾建立完整防護觀念。
◾打疫苗:疫苗要按時接種,增強保護力不輕忽。
◾勤洗手:接觸公共物品後、用餐前後、返家時正確洗手。
◾戴口罩:進入醫療院所、人潮聚集場所時配戴口罩,保護自己也保護他人。
◾主動篩:有症狀就快篩。
◾問醫師:有症狀時儘速就醫,及早治療不拖延。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張峰義強調,免疫低下族群,常因爲免疫反應不典型,出現「無發燒、快篩陰性」的情況,但現實是,患者已經有下呼吸道感染等,往往就會錯過最佳治療期;此外,這些族群就算完整接種新冠疫苗,疫苗產生的保護力也不及一般人,抗體會衰退得更快。

◾打疫苗:疫苗要按時接種,增強保護力不輕忽。
◾勤洗手:接觸公共物品後、用餐前後、返家時正確洗手。
◾戴口罩:進入醫療院所、人潮聚集場所時配戴口罩,保護自己也保護他人。
◾主動篩:有症狀就快篩。
◾問醫師:有症狀時儘速就醫,及早治療不拖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