巷仔內/從學生制服解禁看保守的教育體系

▲近期因為低溫頻襲,校園服儀的問題再度浮上檯面。(示意圖/NOWnews資料照)
▲近期因為低溫頻襲,校園服儀的問題再度浮上檯面。(示意圖/NOWnews資料照)

記者黃仁杰/特稿

教育部在去(2020)年修訂《訂定學生服裝儀容規定之原則》,明定學校不應限制學生增添包含外套、手套、圍巾、帽子等制服外禦寒衣物,國教署在去年8月也發函各校周知,近期因為低溫頻襲,照理來說學校不應再限制學生增添校外衣物,然而許多學校置之不理,在行政院長蘇貞昌近日發文重申學生應「安心保暖」後,引發教師反彈,指稱政府不尊重教師專業、與教師對立,但校方、教師卻不曾檢討自己違規在先。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台灣的校園服儀規定其實不斷放寬,早在2005年教育部就廢除公私立高中職髮禁,而2016年教育部也公告《學校訂定教師輔導與管教學生辦法注意事項》修正規定,明定「學校不得將學生服裝儀容規定作為處罰依據」,更在去年再修訂,各校不准禁止學生增添禦寒衣物,但教育部的規定顯然無法有效管理校方。

根據人本教育基金會2019年的調查數據,仍有89.1%國中生、80.9%高中生、89.6%高職生遭學校檢查服儀且會處罰,顯示仍有許多學校將教育部函文視為耳邊風,執行違法的服儀規定懲處。

▲行政院長蘇貞昌昨(19)日發文重申學生應「安心保暖」後,引發教師反彈。(圖/翻攝自蘇貞昌臉書)
▲行政院長蘇貞昌昨(19)日發文重申學生應「安心保暖」後,引發教師反彈。(圖/翻攝自蘇貞昌臉書)
更有教師在蘇揆發文後受訪表示,蘇貞昌的圖文將教師視為必須受規訓、被矯治的人,是不尊重教師專業,認為不管理學生服儀可能牽動的校園安全、社會化等問題,蘇貞昌以上對下的發言好像傷害到廣大教師的情感,但反彈教師似乎還未自覺自己才是不守政府規定、不社會化的保守派。

教育部作為台灣教育體系的最高主管單位,自然有權要求學校遵守規範,教師則忽略了自己平時對學生的服儀規定懲處,也正包含著上對下的絕對權力關係,如今卻反咬政府一口稱「只准州官點燈,不准百姓放火」,但恐怕校園教師對於教育部的規範、行政命令不予理會才是最不符合社會化的行為。

制服可以作為特定群體的認同象徵,不過從國際上看來也並非必要,許多歐美國家早已沒有制服,而政治大學附屬高級中學從創校至今也沒有制服,但顯然也未見其有校園安全、社會化等問題,部分教師應停止假規範之名行威權之實,害怕教育、管理學生的方式隨著社會觀念改變,不以學生多元適性教育為考量,僅以統一的軍事化標準威逼,恐怕才是台灣教育體系遲遲無法進步的最大隱憂。

對於很多離開學生時代的社會人士來說,制服的確是學生時代的回憶之一,但學生對於學校的認同應來自於教學發展的獨特性與校園風氣,而非來自於制服本身,教師要思考的是如何讓每個學生適性揚才,讓所學得以致用,而非每天尋思學校應如何管理學生的服裝。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鞋槓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