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採購左腳絆右腳!張鴻仁嘆制度濫觴:買不到是命

▲前疾管局(現為疾管署)局長張鴻仁接受《NOWnews》採訪指出,台灣法規對於警急狀況下的授權不足,是制度的問題。(示意圖/行政院提供)
▲前疾管局(現為疾管署)局長張鴻仁接受《NOWnews》採訪指出,台灣法規對於警急狀況下的授權不足,是制度的問題。(示意圖/行政院提供)

記者黃仁杰/台北報導

台灣疫苗採購、到貨量問題近兩個月來因為本土疫情肆虐,屢屢遭到質疑,反觀許多世界大國,疫苗採購數量都是需求的數倍以上,中央除了採購布局太晚之外,前疾管局(現為疾管署)局長張鴻仁接受《NOWnews今日新聞》採訪時還點出,疫苗採購問題的關鍵是因為有《政府採購法》這塊自己設下的絆腳石,中央採購層級也的確太低,事後遭苛責性太高,「現在就可以看出端倪,台灣法規對於警急狀況下的授權不足,是制度的問題,不管是誰當政都一樣。」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以色列去年砸重金買疫苗,購入AZ的價格是市價的三倍,而新加坡更是選擇讓疫苗採購工作與防疫分工,且只要是開發中疫苗列入清單,就預付訂金,這兩個比台灣還要小的國家,都在疫苗接種進度領先全球。張鴻仁一語道破台灣的疫苗採購困境,最大的絆腳石就是《政府採購法》的重重限制,讓台灣不可能買到疫苗。

「法律的目的在於限制政府權力,但這樣的設計卻與疫苗採購完全違背!」張鴻仁舉例:「假如去年真的去花了上百億和東洋簽訂3千萬劑的疫苗訂單,你真的覺得中央現在會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嗎?你真的相信沒有人會去按鈴申告說政府圖利前行政院長?又如果今(2021)年國內疫情沒爆發,那就會被批評是浪費公帑。」

▲台灣東洋藥品代理德國
▲張鴻仁舉東洋代理破局為例,政府的決定因為採購法而綁手綁腳。(圖/NOWnews資料照)
台灣最缺乏的是緊急狀況的應變機制,「誰負責?法律上程序怎麼走?我們沒有辦法預先採購,甚至,疫苗這種東西你要怎麼找三家廠商來投標?然後對外採購的議價,如果買得比別人貴了,就又有圖利廠商的問題,怎麼可能像以色列一樣用高於兩倍的市價買疫苗呢!」台灣沒有想清楚,而且最後真的是靠民間的買單,張鴻仁嘆,「我們真的應該感謝那些民間單位,因為我們的制度是這樣,買不到疫苗事實上的確是命。」

張鴻仁指出,最開始各國在買疫苗的時候,不用說二期,有一些還在做動物實驗,「但如果你回歸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這種還在研發中,不知道成功與否、不知道到貨時間愈否的東西,甚至研發失敗了,訂金不退還的產品,在過去就發過正式公文表明不支持購買。」張認為,政府應該要透過此次經驗,學到公、私合作,拿出預算丟給民間,動作比較快、彈性也比較高。「疫苗採購讓公務人員去處理是錯的,如果民間單位有辦法,政府就該授權拜託他去買。」

▲我國疫苗到貨數量統計。(圖/NOWnews製表)
▲我國疫苗到貨數量統計。(圖/NOWnews製表)
台灣在生技產業發展其實有行政院一年一度召開的《生技產業策略諮詢委員會議》(BTC)提供對策,但諮詢會要變成政策,主要的選擇還是執政黨。「台灣生技在疫苗製造上比較弱,是因為政府從來沒有把疫苗產業,當成重要產業發展,而BTC只是『諮詢會議』,不是正式政策。」而且生技產業面向之廣,其中防疫產業,像是疫苗、口罩、快篩試劑、呼吸器更是偏門,張鴻仁直言:「這些都是大家看不上眼的,台灣那麼多的生技公司上市上櫃,如果不是因為疫情,大家會知道高端、聯亞嗎?大家平常對疫苗問題有興趣嗎?大家平常自己也根本不關心,那憑什麼覺得政府過去少做了呢?就算我們公衛學者覺得疫苗重要,但是過去大家不這樣覺得啊!」

他認為,台灣疫苗採購困難重重,是因為我們賴以維持政府運作的法律本身就是問題,沒有規範,當然沒人想負責,「所以不會有人敢下決斷去做,進度當然就慢了!」張鴻仁強調,最重要的事情是台灣需要一個統籌的政策,最好是明定病房、口罩、防護衣、呼吸器、還有檢驗試劑,在疫情緊急狀況發生後的常備數量要達到多少百分比的法規,讓監察院、立法院比較沒話說,不讓台灣被自己的法律限制重重。


※【NOWnews 今日新聞】提醒您:
因應新冠肺炎疫情,疾管署持續加強疫情監測與邊境管制措施,國外入境後如有發燒、咳嗽等不適症狀,請撥打「1922」專線,或「0800-001922」,並依指示配戴口罩儘速就醫,同時主動告知醫師旅遊史及接觸史,以利及時診斷及通報。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AI倪珍報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