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拚生技/創新能力不輸日韓 待「轉大人」攻佔全球

▲台灣生技產業未來前景如何?《NOWnews今日新聞》特別製作「生技產業專題」系列報導為產業找解答。(圖/NOWnews攝影記者陳明安)
▲台灣生技產業未來前景如何?《NOWnews今日新聞》特別製作「生技產業專題」系列報導為產業找解答。(圖/NOWnews攝影記者陳明安)

記者許家禎/專題報導

全球新冠肺炎威脅未減,在國際疫苗供不應求的現況下,台灣疫苗代工與研發工作,成為生技醫療產業的熱門話題。尤其今(2021)年11月4日立法院經濟委員會初審通過「生技醫藥產業發展條例修正草案」,此前立委們也對我國生技醫療實力進行質詢。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台灣生技醫療實力究竟如何?專家認為,即使現階段高端新冠疫苗產量跟不上、聯亞藥在取得EUA上也挫敗,導致市場對產業前景打上問號,但國內上游研究機構能量充足,創新力甚至不輸日韓,一旦正式「轉大人」,產業實力與未來潛力仍被外界看好!

▲台灣生技醫療實力究竟如何?專家認為,國內上游研究機構能量充足,創新力甚至不輸日韓,一旦正式「轉大人」,產業實力與未來潛力仍被外界看好!圖為示意圖(圖/NOWnews攝影記者陳明安)
▲台灣生技醫療實力究竟如何?專家認為,國內上游研究機構能量充足,創新力甚至不輸日韓,一旦正式「轉大人」,產業實力與未來潛力仍被外界看好!圖為示意圖(圖/NOWnews攝影記者陳明安)
究竟台灣生技產業未來前景如何?《NOWnews今日新聞》特別製作「生技產業專題」系列報導為產業找解答。

多數專家學者普遍認為,屬於台灣生技產業上游端的學術機構,在研發與創新能力上完全不輸日本、韓國,近年更吸引國外創投公司特地來台尋找投資標的;在CDMO(委託研發與代工生產)的實力與經驗也不容小覷,多家民間業者屢屢接獲國際重要訂單。

此外,蔡英文上任總統後,將生醫產業納入「5加2產業創新計畫」中的發展重點項目,並承諾會持續推動生醫產業發展,創造更多價值,目標朝國內下一個兆元產業邁進,並打造台灣成「亞太生醫研發產業重鎮」。市場上甚至看好,生技產業有望成為下一個「護國神山」,都讓業界充滿信心。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曾說要洽談莫德納代工、國衛院更擬爭取mRNA技術,攜手台廠搶百億疫苗財……,種種實例都顯示台灣生技醫療產業的潛力。

37年前研發卻不堪輿論影響 國產B型肝炎疫苗黯然退出

既然政府、業者甚至投資人都如此看好台灣生技產業,為什麼市場還有出現不少信心雜音?現階段的生技產業究竟出了什麼問題?實力到底如何?專家給了部份解答。

「許多人說台灣生技醫療不好,錯!台灣公共衛生、醫療服務健保在國際上都是頂尖,尤其醫師特別聰明、優秀程度不輸電子產業人才。」一談到這個問題,現任生物技術開發中心董事長涂醒哲,就極力替產業抱屈。

涂醒哲強調,早在37年前(1984年),生物技術開發中心就已成立,早就開啟台灣生技業的前景。當時中央與民間合作「保生製藥公司」,目標是製作B型肝炎疫苗,該公司引進法國巴斯德藥廠的疫苗製造技術,開始生產第一代B肝疫苗,並在公司成立後的第2年(1986年)成功問世。

沒想到,這款疫苗上市時竟然「碰壁」,原因是有人認為這項作業「圖利廠商」,在「外國月亮比較圓」情況下,該疫苗不堪市場壓力和輿論影響,最後在1999年黯然退出市場。

到底問題出在哪?涂醒哲認為,簡單地說,就是當時生技產業發展無法迎合市場需求,很多優秀醫生做了臨床試驗,結果卻是拿來「升等」。

涂醒哲說:「台灣醫師大多注重在稀有的臨床試驗,但商品化必需進入市場,且必須普及。」言下之意,就是研發者的思考模式沒有跟產業結合,因而錯失商機。

▲生物技術開發中心董事長涂醒哲替國內生技產業抱屈,認為台灣公共衛生、醫療服務健保在國際上都是頂尖。(圖/生物技術開發中心提供)
▲生物技術開發中心董事長涂醒哲替國內生技產業抱屈,認為台灣公共衛生、醫療服務健保在國際上都是頂尖。(圖/生物技術開發中心提供)
台灣生技上游研究機構多 創新能力不落後、不輸日韓

不過,過去失敗的案例已讓台灣生技業從中獲得學習,甚至成為產業最重要的養份。

台經院生科中心所長孫智麗指出,或許大家都認為台灣生技醫療著重在代工、大量生產、壓力成本,但其實產業早就從製造思維,慢慢轉為研發知識經濟。

她分析,目前國內的上游學術研究機構非常多,同時成功吸引很多海外藥廠高階主管或科學家,回台或來台研究題材與領域,再加上本土大學的學術機構蓬勃發展,讓國內生技研發實力早就超越外界想像。

據了解,全世界生技發展最好的國家,第一是美國,然後是歐洲各國。至於亞洲國家中,孫智麗直接表明:「台灣生技研發創新能力不會落後」,就連日本、韓國很多創投都會來台找潛力投資標的。

另一個在亞洲擁有超強實力的新加坡,則是因為有跨國藥廠進駐,否則,單以發展生技新藥、研發產業來說,台灣表現不屬於落後,在亞洲是名列前茅!

再以生技產業上市櫃成長家數來看,台灣精準醫療協會理事長李鍾熙提到,2009年前,全台只有38家生技上市櫃企業,如今已達到200家(含興櫃),可以看出非常大的成長。過去台灣不會開發疫苗與新藥,如今的新藥開發公司也有好幾十家,已跨過一個很大的門檻。

李鍾熙無奈地說:「現在大家都只關注打不打得到疫苗,所以看不到台灣生技產業其實是有成長的!」他更指出,「連台積電也是花了30年才能成為晶圓代工龍頭!」更何況生技產業發展絕非一蹴可幾,國人應該對其更有信心。

台灣生技產業非一蹴可幾 CDMO起步慢卻進步快、女股神也欽點

事實上,國際上無論是哪個發展生技業的國家,都可不能一步到位,台灣自然也是。如果以CDMO(委託研發與代工生產)為例,有民間業者認為,台灣業者起步雖慢,但進步比起其他國家算非常快。

台康生營運長暨資深副總經理張志榮博士表示,國內約從5年、10年前,才開始有類似台康生這樣的企業投入CDMO產業上,經過這些年,實力和經驗已慢慢與國際接軌、受到國際肯定,品質、技術及量能已逐漸在國際上展露頭角。

以台康生為例,CDMO能力受到日本厚生省國際的查核肯定,相關法規單位也實地查核台灣製藥GMP系統,品質受到國際認可。張志榮說,雖然台灣CDMO起步較南韓晚,但中央確實也看到這塊領域有向上發展的機會,因此當全球都有疫苗代工需求時,民間業者已經有所準備,現在正是非常好的時間點加入代工行列。

▲台康生營運長暨資深副總經理張志榮博士表示,國內約從5年、10年前,才開始有企業投入CDMO產業上,經過這些年,實力和經驗已慢慢與國際接軌。(圖/台康生提供)
▲台康生營運長暨資深副總經理張志榮博士表示,國內約從5年、10年前,才開始有企業投入CDMO產業上,經過這些年,實力和經驗已慢慢與國際接軌。(圖/台康生提供)
而投資業界也對國內生醫領域抱持正面態度。

啟發投顧分析師莊佳螢分析,台灣生技醫藥領域實力堅強,CDMO部分各家各有所長。以台康生相關CDMO業務為例,每年呈現正成長、2020年受惠權利金挹注下,營收突破10億元門檻,今年陸續承接歐、美、日及國內的委託業務,目前已朝國際級的CDMO的角色前進。

另外,另一家生醫廠保瑞藥業,因受惠加拿大廠併購效益及藥品CDMO完整布局,今年上半年稅後純益約4.7億元,年增437%,每股EPS 8.72元;第2季稅後純益約1.3億元,年增217%,EPS 2.54元,上半年及第2季營收與獲利雙創歷史新高。

至於晟德集團轉投資的永昕,專注發展生物藥CDMO業務,2020年拿下4個日本專案與3個台灣專案,並自去年首度轉盈後,今年上半年EPS達0.32元,已超越去年全年的0.24元。

除了CDMO外,新藥開發也有斬獲,莊佳瑩指出,「女股神」方舟投資(ARK)基金操盤人伍德(Cathie Wood),就曾點名專攻免疫療法的長聖,旗下細胞新藥(UMSC01)於去年獲得食藥署認可,將該藥視為治療新冠肺炎的潛力藥物,在在都顯示生技台廠的堅強實力。

CDMO新藥研發邁開腳步 屢接國際訂單

另有不具名業者指出,生技製藥產業範疇很廣,除了大家熟知最具挑戰的新藥研發,再來就是生產高技術門檻困難劑型藥物,而近年的生物相似藥也成為新興議題。

無論哪個領域,台灣產業目前都已累積一定的發展基礎與實力,從不同藥廠已獲得國際合作研發或授權開發合約,就足以證明動能與實力滿滿。如果再加上台灣CDMO領域上的產業鏈完整,有許多國際級設備與人才完整,不少專家都認為,政府如能整合實力「一起打國際盃」,再配合產業政策的點火,台灣生技製藥整體實力將不容國際小覷。

台灣生技醫療還在「青少年」 「轉大人」速度慢

「台灣不該妄自菲薄!」

張志榮補充,台灣生醫產的實力跟東南亞、日本相比不相上下,只是台灣一直以來都習慣唱衰自己,應該要更正向去看待產業發展。

像是高端發展疫苗,張志榮就認為值得國人鼓掌,因為一家小公司,從零開始打拚到能與國際競爭,雖然成果還不算完美,但「就像已經考上大學,現在稍微衣衫不整,要給他時間整理一下」。

至於有人說台灣生技產業還在「青少年」階段,李鍾熙則是認同這種說法。李指出,關鍵在於國內還沒冒出一家真正有份量的生技企業,一旦這家巨獸出現,國際競爭力與形象將加速轉型。不過,李鍾熙也希望業者不要急,因為回頭看看國際上的現況,也沒有幾個國家達到這樣的成果與規模。

李鍾熙強調,台灣生技產業有實力,也確實在進步,只是「轉大人」的速度有點緩慢,並點出最大的困境就是投資不夠、大家沒有耐心等長期回收,政府或民間若能大力挹注、加強力道,相信台灣生技產業將在國際舞台上成為不可或缺的一員。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鞋槓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