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連續假期即將到來,許多民眾已經陸續開始進行掃墓祭祖的規劃,由於許多墓園都位於山林之間,再加上氣候逐漸溫暖,許多蚊蟲、蛇類也開始活躍起來。其中,除了毒蛇之外,還有「1種蟲」也需格外防範,若人被咬出病來,又未經妥善治療,致死率甚至高達6成!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清明節掃墓小心了!「別來無恙」由來曝光

歷史上千年的成語「別來無恙」,過去就是華人在農耕時代的問候語,而語句當中的「恙」即是恙蟲,在醫療不發達的當時可以說是農夫的天敵,因此古人向親友問安,都會用「別來無恙」,詢問對方是否安好,沒有染上恙蟲病的意思。

目前恙蟲病是台灣的第四類法定傳染病,每一年的高峰期在4月清明掃墓之後開始,到了6、7月暑假達到高峰,入秋之後的9月則是第二波流行,最多病例發生於花東及離島地區。

據疾管署傳染病統計資料顯示,2024年全年,台灣共有257例恙蟲病患者,而2025年才正準備進入4月清明節,明明還未正式進入高峰期,就已經有9例恙蟲病患者出現,最近例發病日是在2月27日,預期在清明節到來前後,會是新一波高峰。

▲據疾管署傳染病統計資料顯示,2025年還未進入高峰期,就已經有9例恙蟲病患者出現。(圖/疾管署傳染病統計資料)
▲據疾管署傳染病統計資料顯示,2025年還未進入高峰期,就已經有9例恙蟲病患者出現。(圖/疾管署傳染病統計資料)
恙蟲病怎麼發生的?如何防範?會有那些症狀?

恙蟲病的病媒來源就是恙蟎(Mite),在台灣常見的4種類,共通點是牠們體型相當小,光憑肉眼很難看得到,牠們會伺機附著到動物、人類身上,並在老鼠等宿主生物身上繁殖,又趁著掃墓、露營時吸附人類趁機叮咬,若該個體是感染立克次體的恙蟎,人類就會得到恙蟲病,因此恙蟲病並不會直接人傳人

不幸染上恙蟲病的患者,會出現持續性高燒、頭痛、背痛、惡寒、盜汗、淋巴結腫大、恙蟎叮咬處出現無痛性的焦痂(eschar)、一週後皮膚出現紅色斑狀丘疹,有時會併發肺炎或肝功能異常,因此若患者沒有經過適當治療的話,死亡率恐將高達60%。

▲好防範恙蟲病的方式,就是在掃墓、露營時都穿著長袖衣褲、手套、長筒襪,並噴灑防蚊藥劑。(圖/疾管署)
▲好防範恙蟲病的方式,就是在掃墓、露營時都穿著長袖衣褲、手套、長筒襪,並噴灑防蚊藥劑。(圖/疾管署)
最好防範恙蟲病的方式,就是在掃墓、露營時都穿著長袖衣褲、手套、長筒襪,這只是初步防護措施,再來還要噴灑防蚊蟲藥劑,離開山林草叢之後,最好儘速沐浴以及更換全部衣物,避免恙蟎的附著和叮咬,以降低感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