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疫情展開新一波流行,疾管署表示,上週(5/4至5/10)因新冠前往門急診就醫人次高達9978人,還有34例重症及6例死亡;過敏專科及兒科專科醫師王韋力表示,近期臨床發現,幼童因新冠導致「喉嚨痛」的案例增加,包括成人也是,最近只要出現「喉嚨痛」就要多注意,新冠疫苗也應考慮補打。
新冠肺炎突然流行 醫師也沒預料
王韋力指出,新冠和流感相同,都屬於呼吸道疾病,通常流行期在秋冬,春夏會趨緩,不過最近天氣熱,流感確實變少,新冠卻突然爆發,醫界也難以判定什麼時候會趨緩,推測是「新冠仍在不斷進化,本季 JN.1 疫苗施打率較低導致。」

▲新冠和流感相同,都屬於呼吸道疾病,通常流行期在秋冬,春夏會趨緩,不過最近天氣熱,流感確實變少,新冠卻突然爆發。(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新冠症狀有變化 「喉嚨痛」要特別注意
王韋力說明,新冠症狀常見是呼吸急促、喘、胸悶胸痛、咳嗽、肌肉酸痛等,而「喉嚨痛」過去比較常出現在成人,兒童身上較少看見,不過這波流行,很多兒童都有喉嚨痛的情況,提醒民眾,最近只要有感冒症狀,且附帶「喉嚨痛和肌肉酸痛」,有蠻高機率就是確診新冠。
此外,王韋力也說,今年「新冠對在學的小朋友表現比較多輕症,甚至比流感還輕,大人反而比較嚴重」,推測是新冠已經變成類似感冒的病毒,小朋友平時較常有感冒狀況,身體反而更能及時對「比較弱的病毒」做出應對,但幼童仍是高風險族群。

▲醫師發現,近期新冠症狀中,「喉嚨痛」成為各族群的一大指標。(示意圖/取自photoAC) 疫苗還是要打 高風險族群一次看
本季針對新冠病毒的疫苗為 JN.1,王韋力提到,疾管署公布的上週34例重症和6例死亡案例中,有9成以上是「沒打 JN.1 疫苗的人」,顯見疫苗對中重症的防禦還是有很大功能,許多人可能因為之前大流行時有打過疫苗,新冠感冒化後就不打,但這樣的想法,就是在和身體賭博。
王韋力強調,目前還是建議「65歲以上長者、孕婦、幼童、有慢性病」等族群及家人,只要有機會就應該要去打 JN.1 疫苗,面對不斷變化的新冠病毒,一般民眾也要提高警覺,有類似症狀「該看醫生就去看醫生、釐清病因、戴好口罩」,才能有效減緩新冠的流行。

▲65歲以上長者、孕婦、幼童、有慢性病」等族群及家人,只要有機會就應該要去打新冠疫苗。(示意圖/記者徐銘穗攝)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王韋力指出,新冠和流感相同,都屬於呼吸道疾病,通常流行期在秋冬,春夏會趨緩,不過最近天氣熱,流感確實變少,新冠卻突然爆發,醫界也難以判定什麼時候會趨緩,推測是「新冠仍在不斷進化,本季 JN.1 疫苗施打率較低導致。」

王韋力說明,新冠症狀常見是呼吸急促、喘、胸悶胸痛、咳嗽、肌肉酸痛等,而「喉嚨痛」過去比較常出現在成人,兒童身上較少看見,不過這波流行,很多兒童都有喉嚨痛的情況,提醒民眾,最近只要有感冒症狀,且附帶「喉嚨痛和肌肉酸痛」,有蠻高機率就是確診新冠。
此外,王韋力也說,今年「新冠對在學的小朋友表現比較多輕症,甚至比流感還輕,大人反而比較嚴重」,推測是新冠已經變成類似感冒的病毒,小朋友平時較常有感冒狀況,身體反而更能及時對「比較弱的病毒」做出應對,但幼童仍是高風險族群。

本季針對新冠病毒的疫苗為 JN.1,王韋力提到,疾管署公布的上週34例重症和6例死亡案例中,有9成以上是「沒打 JN.1 疫苗的人」,顯見疫苗對中重症的防禦還是有很大功能,許多人可能因為之前大流行時有打過疫苗,新冠感冒化後就不打,但這樣的想法,就是在和身體賭博。
王韋力強調,目前還是建議「65歲以上長者、孕婦、幼童、有慢性病」等族群及家人,只要有機會就應該要去打 JN.1 疫苗,面對不斷變化的新冠病毒,一般民眾也要提高警覺,有類似症狀「該看醫生就去看醫生、釐清病因、戴好口罩」,才能有效減緩新冠的流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