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黑子進入11年的活躍週期,2025年太陽黑子相當活躍,太陽風風速及密度明顯增加,也逐漸影響地球,中央氣象署今(1)日晚間發布新一波「地球磁暴」事件資訊,最大規模可能短暫達到強烈磁暴等級,導致衛星導航、低頻與高頻無線電通訊將出現短暫中斷,氣象署大氣觀測組技正蔡禹明也表示,磁緯45度的地區可能出現極光活動。
太陽表面活躍 地球磁暴恐達51小時
氣象署指出,太陽表面活躍區在5月31日發生顯著的日冕物質拋射事件(CME),並在6月1日夜間通過近地太空環境,造成行星際空間中的太陽風風速、密度明顯增加,依據資料分析,預估地磁擾動將有明顯增強並持續影響約51小時,最大規模可能短暫達到「強烈磁暴」等級。

▲太陽表面活躍區發生顯著的日冕物質拋射事件,造成行星際空間中的太陽風風速、密度明顯增加。(圖/中央氣象署) 地球磁暴有什麼影響 極光準備爆發
蔡禹明說明,當日冕物質拋射撞擊地球的磁層就會產生「磁暴」,磁暴會干擾繞著地球運行的衛星、無線電訊號和全球定位系統,並影響輸配電路,地球磁暴越強,對「電力系統」、「太空飛行器」、「GPS定位」的影響就越為顯著,可能導致通訊中斷、導航出現偏差,部分的保護裝置可能會出現假警報而需要進行電壓修正等。
此外,當高能帶電粒子撞擊到大氣層中的氣體,就會激發出「能階的不同」,產生不同顏色的「極光」,本次的地球磁暴,預估極光活動最低可發生在磁緯45度的地區,包括南極洲、紐西蘭南方島嶼、美國部分地區等。

▲當日冕物質拋射撞擊地球的磁層就會產生「磁暴」,磁暴會干擾繞著地球運行的衛星、無線電訊號和全球定位系統。(圖/中央氣象署)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氣象署指出,太陽表面活躍區在5月31日發生顯著的日冕物質拋射事件(CME),並在6月1日夜間通過近地太空環境,造成行星際空間中的太陽風風速、密度明顯增加,依據資料分析,預估地磁擾動將有明顯增強並持續影響約51小時,最大規模可能短暫達到「強烈磁暴」等級。

蔡禹明說明,當日冕物質拋射撞擊地球的磁層就會產生「磁暴」,磁暴會干擾繞著地球運行的衛星、無線電訊號和全球定位系統,並影響輸配電路,地球磁暴越強,對「電力系統」、「太空飛行器」、「GPS定位」的影響就越為顯著,可能導致通訊中斷、導航出現偏差,部分的保護裝置可能會出現假警報而需要進行電壓修正等。
此外,當高能帶電粒子撞擊到大氣層中的氣體,就會激發出「能階的不同」,產生不同顏色的「極光」,本次的地球磁暴,預估極光活動最低可發生在磁緯45度的地區,包括南極洲、紐西蘭南方島嶼、美國部分地區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