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俗小百科/要注意 寺廟門檻踩不得!

▲ (圖/保庇)
▲ (圖/保庇)

保庇

在比較古老的建築中,都會有門檻這個東西,隨著時代的演變,雖然比較少看到了,但如果到廟裡拜拜都看得到,小時候長輩也常交代「不能踩門檻」,究竟門檻為什麼那麼重要,不能踩也不能踢?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小時候在長輩的告誡下只知道「不能踩門檻」,卻從來都沒有人告訴我們什麼原因,長大後翻閱文獻才能稍微了解背後因素。

門檻用以區分內外、宣示空間所有權。(圖/保庇NOW資料圖)
門檻用以區分內外、宣示空間所有權。(圖/保庇NOW資料圖)


首先,從建築的角度來看,門檻有防水的作用,現在我們遇到颱風天都會推沙包,避免水淹到屋子裡,門檻的其中一個功用就是如此,所以許多舊建築的門檻都很高,讓人難以跨越,這並非屋主的惡意,而是現實考量。

鏡符。(圖/記者黃彥昇攝)
鏡符。(圖/記者黃彥昇攝)


再者,門檻也畫定了界線,門檻之內就是這一家人或廟內神明的專有領域,到了裡面就必須遵守這裡的規矩。這方面的內涵與之前曾介紹過的「五方鏡符」很類似,就是用以建構一個神聖空間,但是鏡符通常貼得很高,除非有人在室內刻意練習灌籃,不然要破壞鏡符的機率並不高。門檻就不一樣了,每天都有人從門口進出,一個不小心就有可能踢到,如果是不小心踩到踢到的可能被念兩句而已,畢竟以小朋友的身高要跨越高高的門檻略有難度。

但如果是刻意踢門檻或踩門檻,或許就會產生一場紛爭了。門檻代表這個領域的所有權、隱私權、地權,如果今天外來者刻意且充滿惡意的踢了一戶人家或一間廟的門檻,那就是不尊重主人,少不了一場紛爭,甚至大有可能演變成肢體衝突。

王得祿就曾在南鯤鯓代天府留下一段「踢門檻」的傳說:王得祿是清朝時期台灣出身的官員中,享有最高官位與爵位的紀錄保持人,生前累官至浙江提督、太子太保、二等子爵,死後追封伯爵、太子太師。由基層做起的王得祿一生充滿傳奇,因而在「嘉慶君遊台灣」的傳說中,王得祿占有重要地位。

王得祿在清朝道光年間聽聞南鯤鯓五王神威,因而親自到代天府參拜五王,在進廟門時,踢了門檻一下。古人認為,高官顯達都是天上的星宿轉世,再加上王得祿身受皇命、位極人臣,邪魔歪道經不起這麼一踢,功力較淺的正神也會被震得金身跳動轉移方向。但王得祿這麼一踢,南鯤鯓的五王金身不動如山,僅有吳三王的金身額頭流下一滴汗。王得祿看見這種情形大表敬意,所以獻上「靈佑東瀛」的木匾一方,並且命令他的兒子王朝經監造增繕廟宇,以示虔敬。

在閩南語的諺語中就有「侵門踏戶」,「戶」指的就是門檻,通常說出這句話的時候就代表對方來者不善,存心來找碴,而被「侵門踏戶」的人家自然也不會就此善了。從先民流傳的諺語中,其實就能看到這些習俗代表的意義。

資料參考

清代南鯤鯓廟興盛原因之探討─以民間傳說為主要分析對象,謝貴文

戶定(門檻),陳文輝

南鯤鯓代天府官網

走過路過別錯過,快來請神明保庇一下:https://bobee.nownews.com/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鞋槓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