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每天幾乎都要喝上一兩口白酒,經常看電視,關注著大陸國內外新聞經歷了百年的風風雨雨,24日,孟家老太張松桃迎來了百歲壽辰,子孫們為她舉行了一場隆重的壽宴。雖然年事過高,說話有些喘,但老人滿心歡喜地坐在椅子上接受子孫們的跪拜祝壽。
過壽 實際98歲 按習俗過『百歲』生日
根據華商報報導,24日一早,居住在八府莊園小區的老太太張松桃家裡異常熱鬧。客廳的正中位置窗子上掛著一幅巨大的『壽』字,張松桃老人穿戴一新,端端正正坐在一張籐椅上,鐵鏽紅的斜襟上衣與後面的大紅壽字相映襯,很是喜慶。
原來,24日是張松桃老人98歲生日,老人的子孫們紛紛趕來為老人祝壽。在老人的大兒子的帶領下,上午11時許,先期趕到的子孫共計二十多人齊刷刷跪在老人面前,磕頭祝福。看著膝下滿堂的子孫,老人面露喜色。
老人的長子孟長水今(2016)年已78歲,據他介紹,母親98歲,但按照老一輩的習俗,天保一歲地保一歲,98、99歲都可以按100歲過生日,他和兄弟姐妹們張羅為母親過百歲大壽。
孟先生說,母親是河南洛陽人,生於1918年。『我們孟家祖籍是山東,爺爺輩遷到天津。』早年憑藉做生意,孟家頗有積蓄,後其父親孟廣才因工作原因從天津遷居河南洛陽。在洛陽居住期間,父親的第一任妻子不幸去世,留下3個兒子。不久,18歲的母親嫁給了父親。然而抗日戰爭的爆發,為了躲避戰亂,父親帶著一家老小來到西安。
『我媽一共生了我們9個兒子,一個女兒,加上那三個哥哥,我們一共13個兄弟姐妹。』孟先生介紹,據他粗略統計,除了兄弟中已經故去的,他們孟家目前共有108口人,現在是五世同堂,其母親玄孫輩有10人左右。
生活在漢中的老九孟昭武趕到,徑直走到母親身邊摟住母親在其額頭親吻了一下,祝福母親身體健康,『老媽過100歲大壽,是我們的福氣,再遠也得趕回來。』孫子輩40歲的孟登攀高興地說,奶奶很了不起,在做人和生活方面為他們樹立了榜樣。
習慣 每天要看新聞 國內國際的事都知道
坐在老人身邊,記者嘗試與其交流,發現老人有些氣喘,耳朵比較背,需要有人大聲在她耳邊重複,在聽到兒子重複說的話後,老人表現出釋然的神態,知道來了客人,還不時向記者點頭,以示禮貌。
面對輪番過來祝壽的子孫,後輩們在老人耳邊詢問,是否知道自己的名字時,老人均準確叫出。
68歲的孟昭明介紹,雖然有著眾多子女,但母親卻更願意自己住,八府莊園小區的這套房子就是母親的,因為年歲過大,他們兄弟姐妹輪班過來24小時照顧。在孟家兄弟眼中,母親的生活規律而清簡,『我媽愛喝酒,每天幾乎都要喝上一兩口,而且還要是白酒。』孟昭明說,除此之外,母親喜歡飲茶,飲食方面較為節制。
『我媽是個大善人,她經常跟我們講要修行個人,要心懷慈悲。』孟家老七孟金成介紹,在他的印象中,如果家門口來了乞丐,子女稍微表現出鄙夷的神情,母親都會生氣,『我媽會把討飯的讓到我們的飯桌上來,把自己的碗洗乾淨,給人家盛飯吃。』孟金成說,母親一生中,不知道施捨出去過多少錢財。
孟昭明說,雖然母親已百歲高齡,但依然關注著大陸國內外新聞,『每次我過來都得跟她講新聞,她每天都要看電視新聞。』當著華商報記者的面,孟昭明問起了一些國內外的首腦更換及局勢更迭,老人回答得很簡短但很準確。
經歷 見證了西八路的鼎盛和變遷
孟昭明介紹,其父親帶著一家老小剛來到西安時曾在尚儉路住過一段時間。1947年,孟家在西八路建起了一處宅院,占地一畝三分地,分前後院。後院共有9間大房子,前院連帶門房有4間房子。68歲的孟昭明當時剛剛出生,即搬進新宅院。
『院子裡光一人合抱的槐樹就有6棵,院子裡還有海棠、何首烏、香椿、桃樹、桂花樹等,那是一個老式宅院,很漂亮。』孟昭明說,老宅子帶走了他們兄弟姐妹的所有記憶,他表示,『文革』期間,宅院曾短暫被占,其父親也因做生意而被打倒,1981年病逝。平反後,宅子又回到孟家手中,2011年因城區改造被拆掉。
在孟先生幼時記憶中以及母親的反覆講述中,他們見證了西八路的變遷。新中國成立前,西八路街道兩邊還有空地,當時,西七路的大戶人家比較多,也比較熱鬧,而西八路住的大多是貧民,住戶以逃荒來西安的河南人居多。
孟先生講,他們孟家來到西安後,父親憑藉積累的家底,創造了一個著名品牌,在車床等現代化鑄件工具沒大規模普及以前,孟家生產的『劍』牌銼刀享譽西北五省區,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最終退出歷史舞台。父親去世後,母親帶著他們兄弟姐妹,在西八里平靜地生活著,見證著西八路周邊的改造變化。
孟昭明說,母親用自己寬廣的胸懷影響著他們每一個子女,雖然母親已經百歲高齡,但並不服老,『她的腦子裡還裝著我們家以往的輝煌,她還總想著領著我們重塑我父親在世時的輝煌。』
孟家兄弟均表示,家有一老,如有一寶,作為子女,他們會更加孝順母親,讓母親開心度過自己的晚年,『希望她老人家一直身體健康。』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根據華商報報導,24日一早,居住在八府莊園小區的老太太張松桃家裡異常熱鬧。客廳的正中位置窗子上掛著一幅巨大的『壽』字,張松桃老人穿戴一新,端端正正坐在一張籐椅上,鐵鏽紅的斜襟上衣與後面的大紅壽字相映襯,很是喜慶。
原來,24日是張松桃老人98歲生日,老人的子孫們紛紛趕來為老人祝壽。在老人的大兒子的帶領下,上午11時許,先期趕到的子孫共計二十多人齊刷刷跪在老人面前,磕頭祝福。看著膝下滿堂的子孫,老人面露喜色。
老人的長子孟長水今(2016)年已78歲,據他介紹,母親98歲,但按照老一輩的習俗,天保一歲地保一歲,98、99歲都可以按100歲過生日,他和兄弟姐妹們張羅為母親過百歲大壽。
孟先生說,母親是河南洛陽人,生於1918年。『我們孟家祖籍是山東,爺爺輩遷到天津。』早年憑藉做生意,孟家頗有積蓄,後其父親孟廣才因工作原因從天津遷居河南洛陽。在洛陽居住期間,父親的第一任妻子不幸去世,留下3個兒子。不久,18歲的母親嫁給了父親。然而抗日戰爭的爆發,為了躲避戰亂,父親帶著一家老小來到西安。
『我媽一共生了我們9個兒子,一個女兒,加上那三個哥哥,我們一共13個兄弟姐妹。』孟先生介紹,據他粗略統計,除了兄弟中已經故去的,他們孟家目前共有108口人,現在是五世同堂,其母親玄孫輩有10人左右。
生活在漢中的老九孟昭武趕到,徑直走到母親身邊摟住母親在其額頭親吻了一下,祝福母親身體健康,『老媽過100歲大壽,是我們的福氣,再遠也得趕回來。』孫子輩40歲的孟登攀高興地說,奶奶很了不起,在做人和生活方面為他們樹立了榜樣。
習慣 每天要看新聞 國內國際的事都知道
坐在老人身邊,記者嘗試與其交流,發現老人有些氣喘,耳朵比較背,需要有人大聲在她耳邊重複,在聽到兒子重複說的話後,老人表現出釋然的神態,知道來了客人,還不時向記者點頭,以示禮貌。
面對輪番過來祝壽的子孫,後輩們在老人耳邊詢問,是否知道自己的名字時,老人均準確叫出。
68歲的孟昭明介紹,雖然有著眾多子女,但母親卻更願意自己住,八府莊園小區的這套房子就是母親的,因為年歲過大,他們兄弟姐妹輪班過來24小時照顧。在孟家兄弟眼中,母親的生活規律而清簡,『我媽愛喝酒,每天幾乎都要喝上一兩口,而且還要是白酒。』孟昭明說,除此之外,母親喜歡飲茶,飲食方面較為節制。
『我媽是個大善人,她經常跟我們講要修行個人,要心懷慈悲。』孟家老七孟金成介紹,在他的印象中,如果家門口來了乞丐,子女稍微表現出鄙夷的神情,母親都會生氣,『我媽會把討飯的讓到我們的飯桌上來,把自己的碗洗乾淨,給人家盛飯吃。』孟金成說,母親一生中,不知道施捨出去過多少錢財。
孟昭明說,雖然母親已百歲高齡,但依然關注著大陸國內外新聞,『每次我過來都得跟她講新聞,她每天都要看電視新聞。』當著華商報記者的面,孟昭明問起了一些國內外的首腦更換及局勢更迭,老人回答得很簡短但很準確。
經歷 見證了西八路的鼎盛和變遷
孟昭明介紹,其父親帶著一家老小剛來到西安時曾在尚儉路住過一段時間。1947年,孟家在西八路建起了一處宅院,占地一畝三分地,分前後院。後院共有9間大房子,前院連帶門房有4間房子。68歲的孟昭明當時剛剛出生,即搬進新宅院。
『院子裡光一人合抱的槐樹就有6棵,院子裡還有海棠、何首烏、香椿、桃樹、桂花樹等,那是一個老式宅院,很漂亮。』孟昭明說,老宅子帶走了他們兄弟姐妹的所有記憶,他表示,『文革』期間,宅院曾短暫被占,其父親也因做生意而被打倒,1981年病逝。平反後,宅子又回到孟家手中,2011年因城區改造被拆掉。
在孟先生幼時記憶中以及母親的反覆講述中,他們見證了西八路的變遷。新中國成立前,西八路街道兩邊還有空地,當時,西七路的大戶人家比較多,也比較熱鬧,而西八路住的大多是貧民,住戶以逃荒來西安的河南人居多。
孟先生講,他們孟家來到西安後,父親憑藉積累的家底,創造了一個著名品牌,在車床等現代化鑄件工具沒大規模普及以前,孟家生產的『劍』牌銼刀享譽西北五省區,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最終退出歷史舞台。父親去世後,母親帶著他們兄弟姐妹,在西八里平靜地生活著,見證著西八路周邊的改造變化。
孟昭明說,母親用自己寬廣的胸懷影響著他們每一個子女,雖然母親已經百歲高齡,但並不服老,『她的腦子裡還裝著我們家以往的輝煌,她還總想著領著我們重塑我父親在世時的輝煌。』
孟家兄弟均表示,家有一老,如有一寶,作為子女,他們會更加孝順母親,讓母親開心度過自己的晚年,『希望她老人家一直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