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測國文閱讀繁重超燒腦 教師指出兩題爭議大

▲招聯會於今(21)日稍早表示,確立111學年度大學繁星推薦採計「學業總平均成績」計算範圍將擴大至高三上學期。(圖/NOWnews資料照)
▲招聯會於今(21)日稍早表示,確立111學年度大學繁星推薦採計「學業總平均成績」計算範圍將擴大至高三上學期。(圖/NOWnews資料照)

記者許維寧 / 台北報導

今(25)日學測第二科國文科考試延禧攻略、羅大佑都入題,試題包含表格、文章與漫畫,試題設計更側重素養導向和跨領域整合。但其中閱讀題組引用張小虹文章〈我們都是青少年〉,國文老師則表示,26、27題在文章理解上恐有爭議。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補教業者得勝者文教今(25)日請國文老師進行學測解題。本次國文選擇題側重素養導向、跨領域與課內外整合,但其中題組25至27題引用作家張小虹文章〈我們都是青少年〉內容談及崑曲牡丹亭演員表現手法,思辨國文負責人李怡萱表示,26、27兩題選項恐有疑慮。

李怡萱談到,26題要學生解析文中「年齡不再是單點直線的真實數字,反倒是多點如星群分佈的生命樣態。」一句,選項D符合題幹要旨,但選項A也不能說不對,在於文中第一段提到虛實相生、意境比實境更重要,從閱讀理解角度來看,意境是選項A提到的象徵化,認為文本重點並非表演藝術而是象徵化和生命交織,A選項並無不妥。

27題則詢問,作者張小虹將「我們都是青少年」作為篇名理由最可能為何?答題老師根據閱讀測驗立場多半選擇A,但學生通常都選B,在於作者本意的確有可能就是選項B的意旨。

李怡萱強調,雖然該次題型活潑,素養導向、跨領域、課內外整合面面俱到,但一份好的考題必須著重於客觀理解而非考學生閱讀耐性,再者,應該免除文本理解爭議,建議大考中心未來出題方向應更客觀一些。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AI倪珍報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