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毛蒜皮」典故從何而來? 原來跟古時縣太爺有關

▲雞毛蒜皮比喻為小之事,最常被拿來生活上口語使用。(取自酷瞧)
▲雞毛蒜皮比喻為小之事,最常被拿來生活上口語使用。(取自酷瞧)

記者趙毓琪/綜合報導

成語「雞毛蒜皮」的由來其實不難猜,由字面上看來雞毛和蒜皮都是微乎其微的小東西,肉眼有時候還很難瞧的出,但世界上這麼多微小之物,為什麼要用雞毛和蒜皮這兩種物件來譬喻無關緊要的瑣碎小事,或是毫無價值的事物呢?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其實這是有緣故的,相傳在古時,兩家鄰居都在市場賣東西為生,東家賣雞,西家賣蒜。兩家人的生活都非常辛苦,賣雞要早起拔雞毛,弄得滿地雞毛不說,還常常吸入雞毛打噴嚏,眼睛也會因為雞毛亂飛而過敏;西家賣蒜的人呢?也要在市場營業前早起剝蒜皮,常常弄得滿地都是蒜皮,整個家裡都是大蒜的刺鼻味道。

這些小毛、小屑本來就容易滿院輕舞飛揚,但遇到颳風就更不得了了,颳東風時,雞毛會被吹到西家院子裡,而刮西風時,蒜皮會被吹進東家院子裡,兩家人為了這兩件事情經常爭吵,苦不堪言。

最嚴重的一次竟然打起架來,鬧到公堂上去,縣太爺聽見事情是因為雞毛和蒜皮而引起,勃然大怒喝斥:「這等雞毛蒜皮的小事也來對簿公堂!每人十大板,回去反省吧!」後來「雞毛蒜皮」這個好笑的故事便傳開了,被用來形容不知所謂的事情。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AI倪珍報新聞